如何提高公眾中醫藥素養
劉宏巖 李磊 長春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學植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但隨著西醫學進入中國,逐漸動搖了人們頭腦中原本根深蒂固的中醫藥學思想。作為服務大眾健康的醫學科學,如果失去了在公眾中的基礎,其發展將會面臨困境。今天,國家提出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更要關注中醫藥在公眾中的影響力,這是中醫藥事業長遠發展的基礎。
培養公眾中醫藥素養很必要
公眾中醫藥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組成部分,但其有學科的特殊性。中醫藥是既有自然科學屬性又有人文科學屬性的一門學科,盡管其學科歸屬早已確定,但由于其不同于現代科學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如將中醫藥與其它現代科學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中進行研究,顯然不足以反映中醫藥學科獨特理論體系特征的全貌。因此,單獨進行公眾中醫藥素養研究十分必要。
2006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綱領性文件《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由國務院正式發布。該綱要第一次對“科學素質”進行了界定,指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基于科學素養的界定,對于中醫藥素養,可以這樣界定:人們對中醫藥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中醫藥社會效應的態度。具體地說,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中醫藥理論體系特點和哲學基礎(即基本觀點)的理解;二是對中醫藥概念和術語的理解;三是對中醫藥社會影響的認識和理解(即中醫藥社會效應的態度)。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