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國際化先要提升影響力第 2 頁
我們必須看到,我們在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的同時,還面對著諸多尷尬。
一是我們發展中醫的政令為什么在某些地方難以貫徹?我們的各級管理機構和中醫藥單位何時能像歐盟國家執行《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一樣一絲不茍。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保證、沒有政策的堅決貫徹,中醫藥的發展就不可能得到尊重,更形不成一個權威。
二是我們中醫藥的影響力為何遲遲無法形成?中醫是不是科學,爭論了多少年,但是至今也沒有一個令世人信服的權威說法。如此長久的爭論,直接導致了世界對中醫的理解也出現很多偏差,甚至把中醫當作一門玄學來進行理解。
在無法解釋的情況下,只能采用現代西方醫學、藥學解釋中醫的方式,而采用這種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中醫的理論指導逐步淡化。因此,對于中醫的認可,更多的是需要國內有一個強有力的學術引導,而不是爭論不休。
三是為什么我們總是落后于人?由于各種原因,中醫界在新變化面前總是很難快速作出反應。單就這個注冊政令,7年過去了,中國的醫藥企業竟然交了一份白卷。而與此同時,我國的中藥材、中藥飲片,經常被擋在歐盟等海外市場的大門之外;而韓國,僅一個高麗參出口創造的產值就高得驚人。這種差距說明了什么呢?是什么導致了我們中醫藥界的集體失語?
從目前我國中醫藥的發展來看,很多時候沒有真正落實有關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也沒有在集中精力做好中醫藥事業方面傾注最大的努力,以至于中醫藥的影響力沒有得到鞏固。
沒有影響力,就必然喪失很多發言的權利。在中醫藥領域,我們自己說了不算,標準制訂了沒人認可,這是一種悲哀。沒有影響力,就會造成中醫藥在國際交流中的被動地位,人家的標準是金標準,必須采用非中藥知識產權國的標準,而很長時間,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被人捆綁的尷尬。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