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產權助推中藥走出國門
吳學安 江蘇省連云港市司法局
按照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的規定,中國中藥企業的產品在4月30日后將退出歐盟市場。痛惜之余,我們更應該思考讓中醫藥走出國門的策略和保障。
中國是中藥大國,卻是中藥出口小國。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中國擁有1萬多種中藥資源和4000多種中藥制劑。但在目前近200億美元的國際中藥市場上,中國僅有3%~5%的占有率,而且其中約有70%來自中草藥原料,附加值高的中成藥出口微乎其微。
雖然,“知識產權無疑是民族中藥產業面對挑戰時必須緊緊抓住的利器”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有效的專利保護,在中藥專利保護方面有很多沉痛的教訓。如青蒿素被國外一家企業改造并搶先申請了專利,使中國每年至少損失2億~3億美元的出口額。業內人士擔憂:長此以往,民族中藥不但難以走向國際市場,弄不好連國內市場都無法保留。
當前,世界草藥市場的銷售額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這對于擁有得天獨厚中醫藥資源的中國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應切實推進中藥現代化進程,實施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目前,國內中藥產業存在著標準不一、質量不穩的問題,仍沒有完全擺脫“郎中抓藥”的局面。要想挽救國藥生存危機,實施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就得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從傳統知識產權保護出發,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及中介機構的作用,建立有組織的知識產權實務指導體系。
中醫藥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是中國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知識產權領域。中醫藥知識產權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多個方面;內容包含中藥材、飲片、處方、制藥工藝、文獻及信息資源等。對于中藥關鍵技術應該以專利的形式進行保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