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西醫有競爭更須聯手第 3 頁
中醫的“司外揣內”,司外是方法,揣內是目的。如果我們借鑒了西醫的微觀方法,就會幫助我們更加客觀深入地了解人體內部的變化,使中醫的“揣內”更具體清晰。實際上,西醫也在借鑒整體思維的一些優勢,在診治疾病上開始追求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注重從整體看局部,使治療更科學準確。
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工具,是屬于不同層次的東西,當下中醫借鑒西醫的多是方法與工具層面的,理論的東西較少。我們在判斷“中醫西化”問題上,有時就把不同層面的東西混為一談。例如中醫研究中對一些現代科學方法的吸納、中醫臨床對一些現代檢查手段的應用,這僅僅是工具的借鑒,它不能置換你的思維方式,也改變不了你的理論。
工具是受理論與思想支配的,思維方式的改變主要是受外界理論與思想的影響,與工具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如果把現代科學方法和先進工具的引進視為“西化”,那么中醫就永遠不能超越“三根指頭和一個枕頭”的模式。
此外,文化差異也不應當成為科學交流的障礙。“和而不同”是不同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科學的交流與合作同樣秉承這一原則。中醫與西醫雖然產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這并不影響它們作為自然科學而進行交流,不影響它們對人的生命現象進行共同的探索與研究。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提出的中西醫結合方針,以及這一決策為社會帶來的貢獻,足以說明中醫與西醫之間的合作是一條正確的醫學發展之路。
可以說,包括中西醫在內的一切自然科學學科,其交流與發展是不受任何文化影響的,文化只能促進科學的發展而不可能成為科學發展的障礙。
總之,中醫與西醫,是對手更是伙伴,不同條件下表現為不同的關系與角色。但是,無論是對手還是伙伴,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共同發展,永遠雙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