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現象”警示要關注教師素質第 2 頁
他們在教學中理論聯系臨床實際,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講出來的中醫知識內容生動活潑,學生聽起來有趣,畢業后拿到臨床用得上、有實效,因而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功不可沒。很值得我們今天的中醫教育借鑒。
筆者從1975年以來,長期堅持在中醫臨床一線,深感中醫藥在防病治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深受病人群眾喜愛和信賴。中醫診療技術來源于臨床,中醫的生命在療效。因此,要想獲得中醫知識和技術離不開臨床實踐,要教好中醫學生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
現今中醫高等教育學府中出現“王教授現象”。而中醫界(包括中醫愛好者)對此的看法、反應卻大相徑庭。有的網友發出“王教授有這樣可惡嗎?”的疑問。認為不能苛求王教授,王教授沒有錯,是無辜的是受害者。但大多數網友對王教授的做法是持反對意見的。
筆者深感,中醫的傳承和發展,中醫學子是否能學到真本事、硬功夫與授課老師的基本功、臨床經驗和理論素養關系密切,因此不能不說:發展中醫教育為本,而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是否合格。
所以中醫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中醫教育當以教師為重。雖然目前中醫教育改革已經在進行并初見成效,各中醫藥高等院校,縮減了西醫課程,增加了中醫古典醫籍教學課時,并且有的院校已經開始將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筆者相信,這樣對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必然會取得更好效果。
然而,既然中醫高校已經出現了“王教授現象”,那么這種教授就肯定不止一人。主管部門是不是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將那些失去中醫信念,沒有臨床經驗,只知道夸夸其談,紙上談兵的“教授”請出中醫高校教師隊伍。讓他們到臨床實踐中去重新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感悟中醫、傳承中醫。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再次出現呢?我想很有必要,但需要極大的勇氣、膽略和氣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