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帶教中的“六結合”
記者 楊鴻恩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哈爾濱召開的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李士懋教授介紹了他在中醫師承帶教工作中的“六個結合”,受到與會人員的肯定。
激發興趣與關愛徒弟相結合
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針對徒弟們對中醫療效信心不足的狀況,他帶教的第一步,就是用實實在在的療效重建他們對中醫的信心和興趣。如:他用發汗法治療高血壓、以熱藥治療高熱病人等所取得的突出療效,使徒弟們切身感受到中醫的獨特優勢,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他還視徒如子,對他們處處關愛,幫助徒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激發了徒弟們的學習熱情。
系統講授與隨時講解相結合
為使徒弟較快地掌握他的辨證論治方法,李教授堅持每周上一次大課,系統講解他的《脈學心悟》、《溫病求索》等著作,連續講了3個學期。使徒弟們能夠融會貫通,理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他還結合實際病例進行即興講解。如“亞革脈”、“寒痙湯”的命名、補中益氣湯加大補陰丸的應用標準等等,徒弟們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稱之為“零金碎玉”。
口傳筆授與執手施教相結合
李教授臨床辨證,獨好以脈為重,并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脈診“七要素”。為使徒弟盡快掌握這些要素和他的思辨方法,他不但通過系統講座、即興講解的方法進行傳授,還對徒弟所寫的每一篇學習心得、病案、論文,都認真批改,有的批語多達數百字。除口傳筆授外,還經常手把手地施教。他診徒弟的脈,同時讓徒弟診患者的脈。他怎么按,徒弟也怎么按。哪個是火郁脈,哪個是寒痙脈,什么是澀脈,什么是勁脈……徒弟們通過反復體會脈力、脈位,以及左右手及寸關尺脈象的異同,很快掌握了他脈診的獨特手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