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業開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的探索
□ 莊劍青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基本技能訓練是實驗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適應21世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構筑新的實驗教學平臺,培養大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實驗教學的中心任務,目前高校實驗教學面臨最艱巨的任務是加快建設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近幾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加大實驗教學改革的力度,新設的綜合實驗、探索性實驗課的比例不斷增加,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有了發揮的空間。然而實踐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由于沒有前期的基本技能訓練課配套,學生基本功薄弱,實驗操作能力差,在綜合實驗或探索性實驗中不少學生或是操作不規范,或是要依賴老師來完成基本操作,往往是有了好的設想但由于實驗技術不到位而無法得到實驗結果,影響了課程的實際效果。
鑒此,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必須重視基本技能訓練在實驗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根據本科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知識積累和能力提高的循序漸進原則分層次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建立一套涵蓋基本技能訓練-綜合能力培養-探索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讓入學新生盡早進實驗室,盡早了解實驗室的作用、地位和功能;盡早熟悉、掌握醫學基礎實驗室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操作,從中獲得動手能力的培養,重視實踐觀念的培養,為后續的深層次的實驗課程打好基礎。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在教學處的統一安排下,在一年級學生中試行開設了“醫學基礎實驗室基本知識與操練”課程。
“醫學基礎實驗室基本知識與操作”課程的內容安排
在課程內容安排上,首先要求初進實驗室的低年級學生了解各個醫學基礎實驗室的功能,熟悉實驗室的規章制度,要求每一位同學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完成每一項操練。
在實驗內容方面,中醫專業原有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多達十多門,包括形態、生理、生化、生物學、寄生蟲、醫學微生物、免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醫學實驗基礎和基本技能等內容分散在各門實驗課中,學科之間相近實驗手段重復內容多。我們對原有實驗教材進行梳理,提取其中實驗基礎、基本技能部分的內容重新歸類、整合。建立以生理、生化、形態學以及手段相近課程中基本實驗知識和技能為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講義共分五節:第一節緒論介紹課程的目的意義要求,醫學基礎實驗室的作用地位,實驗室規章制度,以及實驗報告撰寫。第二節介紹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包括實驗動物的抓取、固定和麻醉,常用手術器械的使用,動物離體標本的制備、動物的基本手術操作及給藥、采血方法。第三節介紹醫學常用實驗儀器及其使用,如天平、酸度計、恒溫水浴鍋、離心機、分光光度計、高壓消毒鍋、顯微鏡、生物信號處理系統等。第四節介紹常用玻璃儀器的處理與使用。第五節介紹溶液配制方法。
教學手段、方式和管理模式改革的嘗試
上海中醫藥大學實行的二級實驗室建制,實現了實驗室人、財、物高度統一,實驗室規模擴大,實驗手段優化組合。這一體制為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證,并進一步促進我們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改革的思考。
課程建設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按部就班做的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形式。課堂講解、操作示范、學生自學、實驗室操練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自學、操練為主,帶教老師少講、精講,做好示范,重點抓規范操作。根據大綱將教學內容分成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報告的撰寫、動物麻醉等書面內容要求了解熟悉,通過自學完成。操練內容,教師主要講原理、難點,做好操作示范,大多數時間由學生按大綱要求自行操練。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驗室配備電腦、投影儀,編制多媒體配套教材供學生反復觀摩,邊看邊做,隨時糾正動作。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除了課內,學生還可利用課余時間,經預約后進實驗室操練,實驗室工作人員事先為同學們準備好動物、器械,做好現場指導等。
考核方法。重點考核學生的學習參與態度、實驗室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規范操作。
教師隊伍。本課程主要依靠高年資和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帶教,讓研究生協助實驗教師參與帶教,是對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又可補充帶教人員的人手不足。
實踐與體會
本門課程今年通過一個班學生的試行,從學生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培養方面,基本達到預期目的。中醫專業學生理論課的任務十分繁重,技能訓練課換了一種學習形式,無疑是一種放松和調劑,同學們在輕松的環境中練習動手能力,很受歡迎。91%的同學認為本課程的時間和內容安排是合理和尚合理的;100%的同學認為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是好和很好的;極大多數同學認為通過本課程學習鍛煉了動手能力。大家還對課程的內容、時間安排、考核內容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希望內容再豐富些、課時再增加些、操練的時間再多一些,對教師的帶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明這樣的實踐課程是受同學們歡迎的。
新課程的開設對教師是一種鞭策,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將一切教學活動圍繞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同時,教師在課程建設中要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改革教學手段,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新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課程建設的過程是我們教師不斷充實提高的過程。
大型的實驗教學平臺要向可持續發展方向努力,不僅要面向本科生教學,還要面向研究生教學,還可進一步為科研、社會提供服務,本課程建設的特點是針對本科生基本技能訓練。還可以進一步拓展介紹生物醫學領域的新技術,新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向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教育延伸,形成系列多媒體教材,成為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員可以經常參考使用的工具,拓展知識面和提高實踐能力。我們還將在實驗室開放中引進新的課程管理體系,使實驗課更加高效、有序、靈活和個性化。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