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外語成為中醫學子的羈絆
□ 劉運磊 陜西省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當看到很多熱愛中醫的有天賦的學生因為外語成績畢不了業的時候,當看到本應攻讀經典的廣大學子卻苦讀外語的時候,當看到許多有水平的中醫師因畏懼外語而放棄深造之路的時候,時常會想起幾年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導陳丹青先生,因外語攔路招不來高水平的學生而憤然辭職一事,內心充滿了無奈。
從媒體報道獲知,全國人大代表張繼禹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議案“建議取消各類中醫考試的外語科目”。讀后心中為之一振,感慨頗深,思緒不禁追溯到自己與外語所結的不解之“怨”。
1991年踏入中醫學院校門的時候,那個年代并沒有對學生的外語有特別要求。清楚地記得當時各高校已經用的是《大學英語》或者《新概念英語》教材了,而我們學校用的卻是上海交通大學科技外語系1981年版32開本的《科技英語》,教材的滯后和枯燥乏味曾引起爭議,為此我們罷課抗爭,但學院的解釋是:因為這是以前的教材尚未用完,愛好英語的同學可以自學其他教材。于是我們的每次英語考試成了形式上的考核,考前老師在課后習題勾畫重點,涵蓋了全部考題,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高分修完了我們的大學英語課程。這就是我在大學受到的英語教育,然而卻為將來的發展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坦率地說,我對中醫有一個由陌生、抵觸、接受到熱愛的漫長過程。當年高考是調配到中醫院校的,在大學學習時專業思想不穩固,基本功不夠扎實?僧斘遗R床數年后就深深地迷戀上它,深感知識不足,想通過考取研究生進一步回爐充電的時候,年齡已長,記憶力日漸衰退,自學外語非常吃力,加之臨床工作繁重,生活瑣事增多,已經不允許安心學外語了,這時外語實實在在地成為我進一步深造的“攔路虎”。一門學科為什么要把那些真正熱愛她的學子拒之門外呢?幾位同病相憐的校友也曾私下議論可否通過和母校打一場“貽誤英語受教育權”的官司解決這個問題,然而舉國上下各類招生考試都必須考外語,我等豈能改變,最終不了了之。現在看到張繼禹代表的這個提案,仿佛看到一扇早已對我們緊緊關閉的大門又即將慢慢打開,不禁拍案叫好!
張繼禹代表在提案中說,目前中醫人才選拔中普遍存在“外語一票否決”的現象,即只要外語沒有及格,考生就不能順利過關。在這種考試制度安排下,造成中醫院校的學生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和中醫毫無關系的外語上。
中醫人才的類型有很多種,除翻譯類人才需要適當的英語考核外,對其他各類中醫人才(尤其是臨床中醫)的選拔,外語考試實有“蛇足”之嫌。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保障廣大城鄉人民健康,評定一個醫生是否合格,關鍵是要看醫生的臨床治療水平,搞“外語一票否決制”來為難中醫大夫實無必要。因此,取消各類中醫人才選拔中的外語考試,對于中醫人才的良性發展非常必要。
中醫院校是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而現在中醫教育的諸多政策存在不符合中醫發展自身規律的現象,對英語的要求,就是其中之一。外語本是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國外先進知識和技術、開展對外學術技術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中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醫學,這是它跟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人的精力有限,中醫學子面對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花那么多時間學外語,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當看到中醫院校很多熱愛中醫的有天賦的優秀學生因為外語成績而畢業不了的時候,當看到本應苦讀《內經》、《傷寒論》等經典中醫著作的廣大學子卻整天埋頭攻讀外語的時候,當看到許多有水平的中醫師因為畏懼外語而放棄深造之路的時候,時常會想起幾年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導陳丹青先生,因外語攔路招不來高水平的學生而憤然辭職一事,內心充滿了無奈。
我們已經可喜地看到,去年人事部根據實際情況,取消了從事具有中國特色、民族傳統的臨床中醫藥、民族醫藥專業技術工作者的職稱外語考試。希望張繼禹代表的這一提案也能夠在中醫藥教育界早日落實,讓祖國醫學這顆璀璨明珠重放光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