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探討針灸人才培養模式
□ 于麗珊 本報記者
10月20~22日在北京召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以下簡稱世界針聯)成立20周年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專門設立了“針灸教育與人才培養”論壇,該論壇由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教育分會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承辦。論壇集國內外針灸教育界人士共同討論針灸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討論現代高等中醫針灸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以及現代針灸教育理念的變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論文報告者有湖北中醫學院院長王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徐曉東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徐平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朱江院長、美國馬里蘭大學勞力行教授、日本明治針灸大學齋藤宗則教授、中國臺灣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林昭庚教授、印度尼西亞國立針灸聯合會托米會長、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陳華德院長、河南中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路玫院長等,還有來自全國各地高等中醫院校活躍在針灸教學第一線的年輕教師們。代表們就針灸教育問題各抒已見,會場討論氣氛十分熱烈。
王華院長作了題為“我國高等中醫針灸教育發展戰略的思考———兼論創新中醫針灸人才培養模式”的報告,報告指出,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高等教育有兩大明顯變化,一是在辦學體制上,以院校合并為主要形式的高等教育資源重組如火如荼;二是在辦學規模上,以擴大招生規模為主要內容的大眾化高等教育趨勢迅速形成。“九五”、“十五”期間,各中醫院校以發展為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形成了我國開辦高等中醫藥教育50年來少有的發展局面。報告探索了中醫針灸教育的規律和創新中醫針灸人才培養模式,指出應該建立中醫針灸思維(熟讀經典和導師指導貫通)、培養中醫針灸人才綜合素質(科學和人文相融)、提高臨床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等。在培養人才問題上主張熏陶成人、培育成才,前者要重人文、重環境、重風氣;后者要重素質、重個性、重能力。王華院長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人文、環境和風氣就好比是泡菜壇里的鹵汁,人才就好比是被腌制的蔬菜,鹵汁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泡菜的味道。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王華還提出了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結合、導師制與班級制互補的培養模式,既適應了現代高等院校的辦學模式,又兼顧了中醫傳承學習認知的規律。
徐曉東教授是這次論壇專聘的教育技術方面的專家,他報告的主題是“革新教學的理念與方法”。他提出要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即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通過運用教學理論與科學的方法,重構有效教學從而促進理解和學習的過程。改造我們的教與學,既包括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也包括學習科學的教育應用,其中有心理學、哲學以及教育學的理念,以及系統科學的教育應用等。
徐平教授是針灸學國家精品課程的負責人,上海高校優秀教學名師,她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十多年的針灸教學研究中,從針灸教學引入信息技術開始,進一步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以及整合針灸經典、針灸臨床和針灸實驗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探討高等針灸專門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他們的研究逐步走向探索中醫針灸認知規律的科學研究,這次報告的主題是采用概念圖法在針灸經典教學中的研究報告。所謂概念圖(concept mapping)是用圖表組織和闡述表達知識的工具,也是一種知識結構的表達方式。徐平教授的發言闡述了概念圖法在學習認知過程中的作用,指出概念圖能幫助理清知識脈絡層次,在知識結構內建立豐富的聯系,從而形成整合的、良好的認知結構。以概念圖表達知識是一種演繹性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元素按語義建立關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抓住總體關系,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幫助學生學會組織知識、分析知識、歸納知識,建立開放式的、邏輯關聯的思考模式(高階思維訓練)。概念圖學習法注重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共同參與,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交流討論,強化了學習者的主體性意識,加強了學習的共享性、探索性和協作性,給學習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提升和交流空間。
這次論壇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報告者的年輕化,許多青年教師來自教學第一線,他們大多具有博士學位,思維活躍,思考深入,既有對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又有根據不同針灸課程所采用的新教學方法的創新體會,讓我們看到中國針灸教育后浪推前浪的良好發展態勢。例如貴陽中醫學院的楊孝芳博士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魏建子博士分別報告了針灸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教學方法改革,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劉世敏博士、李藝博士、夏勇博士分別報告了針灸治療學的PBL教學實踐和臨床帶教體會,《針灸推拿醫學雜志》社的張翠紅博士報告了“從知識表征的變革看針灸教學的發展歷程”,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李恒博士報告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在對外中醫針灸教學中的應用”,均從不同層面反映了他們對針灸教學的深入思考。在報告過程中,不斷有人提問參與討論,會場氣氛熱烈。年輕一代教師能不受世風浮躁的外部環境影響,潛心研究針灸教學,確實難能可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