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變·轉型·發展——中醫藥高校圖書館數字化之路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圖書館學與圖書館事業的走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圖書館形態,它的產生和發展真切地改變著每一所圖書館、每一位圖書館人。
我校圖書館創建于1957年,長期以來,由于專業類型、學校規模以及管理機制等種種原因局限,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展。2005年,面對圖書館發展的困境,我館領導提出了“走數字化道路,走特色數字化道路”的發展方向,并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建設富有中醫藥特色的數字化信息資源體系,對特色館藏進行數字化轉換,建設特色數據庫,對網絡資源進行有序整合;加大對計算機設備和網絡設施的投入,建立高速穩定的網絡檢索平臺;加強高素質數字化信息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并提出了把我校圖書館建設成為廣東省中醫藥信息資源保障中心的發展目標。
我館領導認識到,要想成功進行數字化轉型,必須要———+
理念上高瞻遠矚,措施上行之有效
搶抓機遇,創造機會 我館數字化建設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除了大環境因素以及措施得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學城校區新館建設和“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圖書館在館舍、資金、設備、資源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同時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各部門的重視,為圖書館的發展爭取到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充裕的資金保障,并在兩個校區分別建立了電子閱覽室,使讀者可以在館內便利地使用網絡數據庫資源及館藏多媒體信息資源。
有效整改,重組機構 在以紙質文獻為主體的傳統圖書館,主要依據出版物類型來進行圖書館內部機構的設置,我館也不例外。為了更有效地實現數字化轉型,重點扶持數字化建設和服務部門,建立運作流暢的管理體系,2005年,我館對原有的職能部門進行了大膽的重組和改革。成立新的采訪編目部,負責全館紙質文獻和封裝型數字化館藏資源采訪編目工作;對流通部和期刊部的借閱工作進行整合,建立大流通的管理方式,便于為讀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將信息技術部改組為參考咨詢部,使其成為我館數字化服務的主要建設者和提供者;成立技術拓展部,為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科學規劃,制度先行 我館遵循實用性、特色性、效益性的原則,針對我校學科特點及發展方向,以讀者需要為導向,并在訂購前經過長期試用,結合用戶反饋意見及點擊率,綜合考慮數據庫收錄數據質量、我館已有數字資源及紙本資源等各種因素,妥善地對數據庫的選擇與訂購進行決策,建立起一個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內容全面,實用性強的數字化資源體系。在館藏資源數字化方面,我館堅持需求主導、保持特色的方針,選擇本館特有的、具有資源優勢的課題和項目,以求在全球數字化的浪潮中,避免重復建設,形成學科優勢,爭取生存空間,并且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重視人才,培養人才 目前我館有25位員工,其中76%以上的人有(或在讀)博士、碩士學位。在專業結構方面,除早期以中醫藥專業為主外,現連續3年都引進了圖書情報專業人才。已經基本形成學科結構、學歷結構、年齡層次較為合理的人才隊伍,為今后的跨越式發展培育了人才基礎。
我館領導還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再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員工在職進修,攻讀學位,并要求非中醫藥專業的參加中醫藥基礎培訓課程,中醫藥專業的自學圖書館課程,使館員知識結構得以及時更新。
通過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我館的數字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讀者和用戶的廣泛好評。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轉型和發展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機制———
向轉型要成績,以成績促發展
服務創新,碩果累累 經過3年努力,一是豐富的中醫藥數字文獻信息資源。經過“十五”建設,我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富有中醫藥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形成了以生物醫學文獻為主,突出中醫藥重點,覆蓋相關學科門類的數字化館藏資源。目前,我館已成為醫藥文獻資源特別是中醫藥資源較為完備,能提供一定水平和層次的信息服務,在國內中醫藥行業有較大影響的中醫藥高校圖書館。二是覆蓋全省的生物醫學科技查新工作。我館是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雙重認定的中醫藥科研查新定點機構,每年的查新項目數量一直居全國中醫藥行業首位。三是富有成效的中醫藥學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工作。科技部基礎平臺項目:自2002年起我館作為成員館之一連續6年參與科技部基礎平臺項目《中醫藥科技信息數據庫》、《中醫藥基礎科技數據庫群》、《中醫藥學科學數據管理和共享服務系統》、《中醫藥一體化語言系統———中醫治療及診斷學》的研制工作,參與建設的結構型、關聯型數據庫達18個。特色數據庫建設:根據我校學科特點和我館館藏資源特色,進一步整合現有館藏紙本及數字資源,2005年以來我館有針對、有重點地開展了特色數據庫建設。
上級肯定,同行認可 2006年,我館分別接受了上級單位以及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實地檢查,均獲得了上級單位的肯定與表揚。我館申報的中醫中藥強省建設項目“廣東省中醫藥文獻保障中心”已列入省中醫藥發展“十一五”規劃。隨著圖書館各項服務的深化和拓展,我校師生,包括我校直屬、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教學、實習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對圖書資料信息服務的依賴性更強,紛紛要求我館將文獻信息服務的范圍擴大至直屬、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教學、實習醫院。
前途遠大,任重道遠 經過3年的努力,我館基本上實現了由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化圖書館的成功轉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績。隨著我館“十一五”“服務主導型中醫藥特色圖書館建設”及我館主持的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一五”規劃項目“廣東省中醫藥文獻保障中心”的建設,我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將迎來新的機遇,我館將在未來的數字化進程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 相關文章
-
給“純中醫”一條發展之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