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湯治風濕性關節炎
樂石旺 新疆奇臺縣中醫醫院
新疆是高寒地區,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較多且頑固難治。觀諸醫用西藥療之,不良反應多,患者多難堅持。筆者臨床辨證體會,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之“痹證”,且以寒邪偏重為主。根據“寒者熱之”、“治寒以熱”的原則,而選用溫經散寒力強并能祛風除濕的烏頭湯為主治療,效果較為理想,現舉兩例:
例一:張某,男,44歲,自訴從2008年冬天以來,左膝關節疼痛,每遇天氣變化發作,遇冷加劇,得溫則減,服抗風濕類藥癥狀緩解。2009年7月中旬,下水勞動一小時,雙膝關節疼痛,左側劇烈,不能屈伸。即用抗風濕類藥及激素類藥治療半月余,因胃脘疼痛不能堅持服以上藥物,要求使用中藥治療。查其雙膝關節雖不紅腫但冰冷,入夜痛增,得溫痛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診斷為痛痹。治宜溫經散寒止痛。
處方:制川烏10克,麻黃10克,白芍30克,黃芪30克,川牛膝30克,徐長卿15克,附片10克,獨活10克,地龍10克,白術10克,細辛3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每日一劑,常規煎煮分次服。一劑痛減,3劑諸癥消失。效不更方,繼用前方治療一周,至今未發。
例二:劉某,女,53歲,2009年4月就診。自述右肩關節疼痛反復發作已兩年余,近期疼痛加重,活動受限,朝輕暮重。特看中醫。刻診右肩部不紅腫,畏寒甚,伸屈困難、麻木,舌質暗淡,苔薄白滑,脈沉細弦緊。辨證屬于寒濕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治宜散寒,益氣通絡。
處方:制川烏10克,附片10克,羌活10克,姜黃10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葛根30克,桂枝10克,麻黃10克,當歸10克,桑枝30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每日一劑,常規煎服。服藥7劑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后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調理半月,隨訪半年未發。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