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開苦降法治愈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案
吳健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中醫院
胃腸功能紊亂是外科腹部術后常見的消化系統并發癥,尤其是在“結石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等疾病普外科術后多見。由于手術可以使中氣受損,加之術后患者多臥床休息,又有精神緊張以及胃腸蠕動失常等多種原因,臨床常會表現出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氣不和,寒熱夾雜之證。臨床可出現脘腹痞滿、噯氣或惡心嘔吐、納呆、腹痛及腸鳴下利等癥狀。筆者采用中醫辛開苦降,寒熱并用之法,以調整胃腸功能,扶正祛邪,常可取得非常滿意的臨床效果。
李某,女,68歲,農民。因“突發性上腹部疼痛2天”于2010年11月26日以“1.結石性膽囊炎2.膽源性胰腺炎”收入住院。入院后給予抗炎、抑胰酶、支持及對癥等治療,于2010年12月8日在全麻下行“膽囊切除并膽總管T管引流術”。術后于2010年12月16日初診,患者自覺心下痞悶、惡心、納呆,伴有腹部脹滿不適,查體:神志清楚、精神較差,腹腔引流及膽總管T管引流管尚未拔除,全腹平坦,未見腸型及蠕動波,無壓痛及反跳痛。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辨證其病因系術后久臥病床,早期下床活動少,加之手術可使其中氣不同程度受損,連日來又大量靜脈輸液,致寒涼之邪侵犯腸胃,胃氣不和,胃失和降,寒熱互結,阻于心下,導致心下痞硬。治以辛開苦降,寒熱并用,補瀉同施。處方:半夏12克,黃芩9克,干姜9克,太子參9克,黃連6克,陳皮6克,木香4.5克,焦三仙各6克,大棗4枚,炙甘草5克。3劑,水煎溫服,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口服,日1劑。
2010年12月19日二診:心下痞硬大減,納谷知香,無惡心,脘腹已不覺脹滿,整體情況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囑再服2劑,之后以香砂六君丸調理善后而痊愈出院。出院1周后來院復查并拔除膽總管T管引流管,見患者精神佳,面色紅潤,脈象有神,自覺脘腹無不適感,其飲食正常,睡眠良好,二便自調,傷口恢復滿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