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運用經方治療腫瘤經驗

霍介格 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
周仲瑛教授業醫20余載,擅治內科疑難雜證,對腫瘤的治療也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周老治腫瘤以癌毒立論,以復法大方為特色,整體辨證,病證合參,臨床上每獲佳效。其中活用經方也是周老診治腫瘤的一個重要特色,筆者隨周老習診多年,略舉數例,管中窺豹。
旋覆代赭湯輔助化療減毒增效案
徐某,男,69歲,賁門癌。手術后化療1個療程,出現惡心等消化道反應,上腹部有梗塞感,大便干結,口稍干。舌苔淡黃厚膩質偏暗,脈小弦滑。證屬痰氣瘀阻,胃失和降。
旋覆花6g(包),代赭石20g(先煎),法半夏10g,太子參10g,大麥冬10g,生苡仁15g,煅瓦楞子15g,山慈菇12g,石打穿20g,澤漆12g,失笑散10g(包),炒枳殼10g,降香3g,蛇舌草20g。每日1劑,水煎服。
服藥到化療6個療程結束,消化道反應不明顯,飲食順利,臨晚噯氣,餐后無飽脹感,兩下肢麻木,大便正常。舌苔中薄黃膩質暗紅,脈弦。仍以化痰消瘀清中和胃為主,上方加桃仁10g,莪術10g,砂蔻仁各3g(后下),生苡仁15g。服后病情穩定,后以上方加以益氣健脾之劑調之。
旋覆代赭湯為補虛降逆消除痞噫之劑,“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許多癌癥患者在化療后有消化道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不思納谷等,以及部分晚期患者經常出現呃逆等,均為脾虛氣弱,胃氣上逆所致。本例患者,周師認為是術后、化療后傷正,脾虛胃弱,一則消谷不能,二則運化不及,三則氣逆不降,故以旋覆代赭湯為基礎,加以散結化瘀之劑,配合和胃降逆之品,后期加入益氣健脾、解毒抗癌之品經結合辨病治療,病情穩定。
小柴胡湯治療熱郁少陽樞機不利癌性發熱案
萬某,女,51歲,陰道鱗癌。陰道癌伴直腸浸潤,行姑息手術,后放療25次,化療6療程,經服中藥長期穩定。近1個月來時有發熱,體溫高達39℃~40℃,熱前形寒,服藥汗出熱退,咽癢,納差泛惡,偶有咳嗽,無痰,無尿頻、尿急、尿痛,無鼻塞,昨晚測體溫38.5℃。舌苔黃薄膩質偏紅,脈弦細。證屬濕熱內蘊,樞機不利,小柴胡湯化裁。
柴胡10g,炒芩10g,法半夏10g,厚樸5g,蒲公英15g,蛇舌草20g,半枝蓮20g,漏蘆15g,鴨跖草15g,葎草10g,南北沙參各10g,黨參10g,炙甘草3g。藥服1周熱退。
《傷寒論》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治療傷寒轉屬少陽的證侯。周師認為本患者雖然發熱時間較長,但抓住其熱前形寒、寒熱交作,納差泛惡,脈弦的證候特點,認為是濕熱郁滯、少陽樞機不利,宗小柴胡湯化裁,和解少陽,兼以清利濕熱,上下條達、內外宣通、氣機和暢,因而熱退較速。
己椒藶黃丸治療水熱互結癌性腹水案
劉某,男,食道癌。7個月前飲食不順,逐漸加重,查胃鏡示為食道中段癌,后行手術。目前納差,胃脹,胸悶,氣急,咳嗽,咳痰不多,口干,飲食吞咽時咽喉不順,曾見吐酸,大便偏軟,苔中部塊狀腐膩質紅,脈濡滑。證屬痰瘀阻胃,肝胃不和,飲停胸脅,脾運不健,氣陰兩傷。已椒藶黃丸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出入。
生黃芪15g,川椒目3g,漢防己12g,葶藶子15g,澤漆15g,炙桑皮20g,法夏12g,炒白芥子10g,炒蘇子10g,炒萊菔子10g,黃連3g,吳萸3g,藿蘇葉各10g,炙刺猬皮15g,煅瓦楞子20g,腫節風20g,南北沙參各10g,生白術15g,澤蘭瀉各15g,商陸根6g,陳皮10g,炒六曲10g。
二診:咳嗽,無痰,胸水減少,吞咽仍不暢,大便日1次。仍守前法進退。
己椒藶黃丸由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組成,“腹滿,口舌干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漢防己瀉血中濕熱,而利大腸之氣;椒目,椒之核也,椒性善下,而核尤能利水;葶藶瀉氣閉而逐水;大黃泄血閉而下熱。周師認為惡性腫瘤晚期,痰、瘀、水、熱諸邪互結,水道不利,留而成飲,但晚期腫瘤多邪實傷正,而見虛實雜夾之候,大黃一物,瀉熱祛瘀通便,有虛虛之虞,故將其易為黃芪,一藥之差,治法則異。周師常以此方出入治療惡性胸腹水,每多良效。
抵擋湯加味治療痰瘀阻絡椎管占位術后案
紀某,男,70歲。曾因椎管狹窄手術,大便干結如栗,難解,用瀉藥后稀溏不盡,從心下當脘不舒,漸腫脹,腹部脹滿硬,足跗浮腫,雙下肢冷,腿足麻木,口干尿黃,矢氣多,苔薄黃中部微膩質暗紅,脈小滑兼數。證屬腎督受損,痰瘀阻絡。
熟大黃10g,桃仁10g,炙水蛭4g,土鱉蟲6g,懷牛膝12g,川續斷25g,制附片6g,細辛4g,炙全蝎6g,炙蜈蚣3條,川石斛10g,天仙藤15g,路路通10g,炒萊菔子15g,陳葫蘆瓢30g(煎湯代水),檳榔15g,晚蠶砂15g(包煎)。
二診:服藥40多劑,癥狀明顯改善,大便2日1次,質軟易行,兩足跗浮腫漸消,脹痛緩解,兩下肢亦漸覺有力,大便有明顯改善,質軟易排,仍以前方善后。
抵擋湯原方治療傷寒太陽蓄血重癥,“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擋湯主之。”周師曾著書闡發瘀熱論,認為瘀熱互結為內傷雜病的一個重要病機,上可到腦腑,痹阻腦絡,而致中風;下可結于下焦,蓄血留瘀,水熱互結,見尿少重癥;內可結于厥陰、少陰,絡熱血溢,外可著于肌膚、筋脈,非獨治太陽蓄血證。故在臨床上周師用抵擋湯化裁治療疾病甚廣,如腦血管、免疫、泌尿生殖、皮膚等系統病癥,腫瘤病人亦習用之,如腦瘤、前列腺癌、肝癌等。本例患者因椎管占位術后,便結尿黃,下肢腫脹,周師認為屬痰瘀阻滯,絡脈不通,當祛瘀通經,化痰通絡,以抵擋湯化加味,藥證合拍,收效較好。
大柴胡湯治療膽囊癌術后濕熱郁滯、腑氣不調案
朱某,女,77歲。膽囊腺癌根治術后1個半月,胸脅悶痛,精神萎靡,面黃不華,大便或干,2~3天1次,稍有腹脹。苔薄黃質紅脈細滑。證屬肝膽濕熱郁滯,腑氣不調。
柴胡5g,赤芍10g,熟大黃6g,炒枳實10g,炒芩10g,法夏10g,九香蟲5g,莪術10g,太子參10g,大麥冬10g,茵陳12g,黃連3g,全瓜蔞12g,炒玄胡10g,炒六曲10g,日服1劑。
二診:服藥2個月,胸悶,胸脅悶痛緩解,食納增多,大便每日1~2次,精神狀態尚好,略有疲勞感,苔薄黃膩質暗紅有裂,脈小滑。前方加桃仁10g,南北沙參各10g,澤漆15g,山慈菇15g,腫節風20g,炒六曲10g,砂仁3g(后下),青陳皮各6g,炙雞金10g。
仲景用大柴胡湯治少陽邪熱未解,陽明里熱熾盛,以和解少陽,內瀉熱結。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能食,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秘結,舌苔黃。該患者以胸脅部滿悶疼痛為主,位屬肝膽,雖無惡心,口苦口干之癥,但腹脹,便結,為熱結里實,腑氣不調之征,當理氣通腑,疏利肝膽為法,故周師以大柴胡湯加味,因術后體虛末復,故加以太子參、麥冬輕補之,以防苦辛之劑傷正。
周師使用經方一則靈活,隨證而施,或用其方,如用抵擋湯治療前列腺癌;或師其法,如用麥門冬湯治療放療陰傷案;或取其意,如已椒藶黃丸治療癌性胸腹水案。即師古用經,又不泥古教條。二則周師用經方大都融入復法之中,周師指出惡性腫瘤的病機主要為濕、痰、熱、瘀、毒諸邪交結,耗損正氣,尤其是對于中晚期癌癥多為虛實雜夾,臨床上難以用一證一方概括,故多以復法大方應之。針對主要證候,或消瘤抗癌,或減毒增效,或緩解主癥,或姑息支持。
- 相關文章
-
蔣健運用經方治驗四則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