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膏12大功用第 2 頁
3.清肺平喘,主肺熱實喘 《名醫別錄》載石膏能治“腹脹暴氣,喘息咽熱。”所以肺熱喘嗽者多用之。風寒化熱,熱邪壅肺,肺氣閉塞者,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平喘。姜良鐸教授指出:“清熱指清肺氣之熱及痰中蘊積之熱。根據“熱”與“痰”的側重而決定生石膏與麻黃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里熱,伍麻黃開泄肺氣,止咳平喘。臨床應用本方宜輕用麻黃,重用生石膏。麻黃與生石膏之用量為2:10,如熱重者,石膏還宜加重。”《金匱要略》中有小青龍加石膏湯,治喘而煩躁,重在加生石膏去煩熱,清肺中蘊蓄之熱,以治寒飲挾熱之哮喘。
4.清熱止痛,主胃火疼痛 金元張元素《珍珠囊》言石膏“止陽明頭痛,牙痛。”手足陽明交會于頭面,循額上頭。宿食內結,七情內郁,外感六淫,化火生風,循陽明經脈上攻頭目,而致陽明經氣不利。石膏甘寒,獨入陽明,清陽明實熱,質重以降陽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熱,尤長于止胃火熱痛。元羅天益《衛生寶鑒》以石膏配川芎、白芷等份為末,茶清調服,治陽明頭痛。明董宿《奇效良方》以石膏、炒牛蒡子各等分,為細末,每服6g,食后用溫酒或茶清調服。治偏正頭痛,連目睛痛。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玉女煎,用石膏15g,熟地30g,麥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溫服或冷服。治胃熱陰虛,頭痛,牙痛,舌糜爛,牙齦腫痛,鼻衄等癥。《保壽堂經驗方》中用煅石膏30g,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15g為末,日用揩牙,治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譽為“治頭痛,牙痛之要藥。”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