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風散臨床應用體會
□ 鄧莉 陳國喚 湖北省黃石市二醫院
玉屏風散《丹溪心法》方由防風、黃芪各30g,白術60g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功效。主要適用于表虛自汗,易感風邪者。面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玉屏風散是朱震亨創立的治療表虛自汗的名方。本方證為衛氣虛弱、不能固表所致。組方原則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伍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有散。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不傷正,白術培土以寧風,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現已用于臨床各種病癥,尤對氣虛證應用更多,通過加減,其適應范圍已逐步擴大。
筆者驗案
1.慢性腎炎蛋白尿
陳某,男,10歲,2004年1月20日初診,患慢性腎小球腎炎三年,經常出現畏寒、怕冷、易患感冒,每日感冒后均出現眼瞼浮腫,腰部不適,尿量減少,查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尿常規示蛋白(+++),紅血球8~10,顆粒管型3~5,白細胞1~3,投以黃芪30g,白術15g,防風10g,仙靈脾10g,白茅根10g,茯苓15g,芡實15g,車前子10g,服15劑后畏寒、怕冷癥狀緩解,尿常規檢查蛋白+,顆粒管型2~3,紅血球3~5,繼服上藥15劑,復查尿常規示正常。
2.頑固性蕁麻疹
許某,女,21歲,2005年12月10日就診。3年前始發蕁麻疹,經常反復發作,發作時口服強的松、撲爾敏、鈣片等藥可得到緩解。但近二年發作次數增加,尤以冬春兩季為甚,發作時周身風疹團塊、色白,瘙癢難忍,服上述藥物不佳,且頭目昏沉嗜睡,顏面虛浮 白,甚為苦惱。自訴平素畏風寒,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投以黃芪40g,白術25g,防風15g,桂枝15g,麻黃10g,白芍15g,當歸15g,水煎服,每日1劑,共服20劑。病情大為改觀。
3.腸炎
陳芳,男,68歲,患慢性腸炎、過敏性結腸炎,4個多月服中西藥無好轉,筆者用黃芪15g,白術15g,煨葛根10g,防風10g,附子10g,茯苓15g,炒扁豆15g,山藥15g,甘草6g,薏苡仁10g,連服5劑,泄瀉銳減,再加肉桂6g,黨參10g,連服5劑大便正常,后以參苓白術散善后。
另治王某,女,38歲,患慢性結腸炎,泄瀉頻作,每日8~10次,瀉下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用黃芪、白術各30g,治療半月余,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成形。
4.風濕關節炎
李某,男,46歲,患風濕關節炎,游走性疼痛,從肩背到腰腿痛,一年多服中西藥未愈,用本方加尋骨風、雞血藤、白芍各10g,服藥5劑,癥狀明顯好轉,繼服20余劑病愈。
- 相關文章
-
玉屏風散八珍湯加味治產后身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