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治恐懼

□ 陳國華 四川成都郫縣
恐懼乃無緣無故產生害怕之謂,此癥若久而不解,常會導致神志不安,甚至出現如人將受捕之狀,故又稱善恐、膽怯證。
恐懼為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女性發病較男子為多。追溯其因,皆由虛致。從臨床角度來看,恐懼多見于以下三種情況:一、腎精不足,二、氣血虧損,三、肝膽虛怯。由于病變部位不同,證候表現相異,所以治法亦殊。茲將其病因與證治分述如下。
腎精不足
多由過勞傷腎,或久病及腎,或房勞太過,耗傷腎精,致腎精不足引起。其證除無故恐懼外,尚表現為精神不振,心神不安,腰部酸軟而痛,心煩失眠,遺精盜汗,或夢多健忘,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等。宜滋補腎精,藥用金櫻子30g,酸棗仁15g,龍骨、牡蠣各24g,煎湯送服杞菊地黃丸治之,數劑即效。
氣血不足
多由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不解,損傷氣血,或氣損及血所致。其證除恐懼外,尚有面色不華,短氣自汗,倦怠乏力,或心悸,舌淡,苔白薄,脈虛弱等。應補氣益血,藥用八珍湯加遠志、石菖蒲、龍齒、朱砂治之,每收良效。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柏子仁;健忘者,加五味子;多汗者,加黃芪、牡蠣;氣不攝血者,重用人參。
肝膽虛怯
多由久病體虛,致肝膽俱虛,肝不藏魂,膽失決斷引起。其證多見無故恐懼,遇事則更加恐懼,或如人將捕之,兩脅不適,平素膽小怕事,遇事多優柔寡斷,舌苔如常,脈虛無力等。應補益肝膽,藥用補膽防風湯(防風、人參、細辛、茯神、獨活、前胡、川芎、生姜、大棗)去獨活、前胡,加酸棗仁、白芍、丹參治之。但寒不熱者,肝膽陽氣俱虛也,應加黃芪、干姜、肉桂。兼麻木者,為血虛也,宜加當歸、丹參。肝膽俱虛致脾胃虛弱者,加白術、砂仁。
總之,對于恐懼,只要弄清病因,并據證立法、選方,隨證化裁,再輔以精心的心理療法,就會收到良好之效果。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