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解獨特 巧妙化裁——聶惠民應用半夏瀉心湯經驗
□ 張 寧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聶惠民教授是《傷寒論》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在《傷寒論》的研究和經方應用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筆者通過跟師學習、臨證,體會到聶師應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痞證方面具有獨到的認識,不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對半夏瀉心湯的證治特點、組方原則、尤其在臨證化裁方面的認識更可謂是見解獨特,因此,筆者將聶師運用半夏瀉心湯的臨證經驗和理論認識加以總結如下。
一、痞證的病機與形成
關于痞證的形成與病機,仲景指出是由于誤下之后,邪氣內陷,與無形之氣相結,阻塞氣機,痞塞于心下而成。在《傷寒論》太陽篇149條中曰:“傷寒五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本條敘及半夏瀉心湯證的形成,在于少陽證誤用下法,損傷了脾胃之氣,少陽邪熱乘虛內犯,以致寒熱錯雜,氣機痞塞而成,表現為“但滿而不痛”,可與半夏瀉心湯治療此外,還在151條中有如下描述,“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是由于表證誤下,邪氣內陷可以致痞。在158條中,指出“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此為誤治之后,脾胃虛弱,食谷不化,食積內停而致痞;在157條中,指出“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此為脾胃不和,水飲內停,與食滯互結而為痞。上述三種痞證均屬寒熱錯雜痞,分別宜使用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治之。
二、半夏瀉心湯證并非均為“但滿而不痛”
關于半夏瀉心湯的癥狀特點,在149條中曾提及“但滿而不痛”。聶師認為,半夏瀉心湯證并非均為“但滿而不痛”。
聶師依據其多年的臨證經驗,認為“但滿而不痛”,并非盡然,有很多的患者具有心下痞滿同時也有胃脘疼痛的表現,有時表現為隱隱作痛,有些表現為疼痛明顯,這在消化系統疾病中,如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表現非常普遍,辨證運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每能取得良效。據此,聶師認為,對原文中“但滿而不痛”之說不可拘泥,而應辯證地看待。
結合《金匱要略》中,仲景記載:“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聶師認為,如果臨床具備心下痞滿、嘔逆、下利、納呆、苔膩等癥,辨證屬氣機痞塞、升降不利、寒熱錯雜者,無論其疼痛與否,就可應用半夏瀉心湯。
三、“瀉心”之義在于疏泄氣機
仲景所創的前述諸瀉心湯,其所適用的證候特征各有不同。其中半夏瀉心湯寒熱并用,辛開苦降,散結消痞。
聶師認為,半夏瀉心湯是由小柴胡湯變方而來,以小柴胡湯去柴胡,加黃連,以干姜易生姜而成,方以半夏為君,故名為半夏瀉心湯。方中以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半夏、干姜辛溫散結,黃芩、黃連苦寒瀉熱,姜夏與芩連相配,既可平調寒熱,又可辛開苦降,消痞散結;佐以人參、甘草、大棗等甘溫之品,扶助正氣,益氣健脾,諸藥合用,能辛開、苦降、甘補并用,寒溫并用,陰陽并調。故依據半夏瀉心湯方的組方特點,聶師認為,瀉心湯之“瀉”,并非補瀉之瀉,而是“疏泄”。“瀉心”之義在于疏泄氣機。
四、巧妙化裁,衍化出八種瀉心湯
聶師認為,半夏瀉心湯具辛開、苦降、甘補之功,而且本方具有寒溫并用之特點,不僅可以用于治療心下痞塞、嘔利兼見的各種病證,還可采用多種化裁方法,推廣治療多種病證。在本方的化裁方面,聶師依據辨證,結合本方的辛開、苦降、甘補的功用,或與其他方劑和用,成和方之劑,或加入相應的藥對,使本方的功用加以延伸或更加豐富、全面,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衍化出八種瀉心湯,使半夏瀉心湯之化裁方具有更為廣泛、全面的應用。
例如,若兼肝郁化熱,肝氣橫逆者,可加入四逆散加強疏肝解郁和胃之功,稱為疏郁瀉心湯;若兼肝脾不和,脾虛氣陷,見腹瀉腸鳴較甚者,可加入痛瀉藥方以疏肝補脾,升清止瀉,謂之升清瀉心湯;若兼肝氣犯胃,痰濁上逆,見嘔逆劇甚,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可加入蘇子梗、旋覆花,以加強降逆化痰,而成降逆瀉心湯;若出現脾胃失和,痰濕壅滯,肺失肅降者,可加入桔梗、貝母、百部等,以疏調脾胃氣機,宣肺化痰止咳,衍化為宣肺瀉心湯;若加入內金、薏苡仁,能調和脾胃,消滯化機,謂之開胃瀉心湯;若加入藿香、佩蘭、厚樸,具有理氣和中、芳香化濁之功,稱之化濁瀉心湯;以半夏瀉心湯合小陷胸湯,為寬胸瀉心湯,具調和脾胃、寬胸散結之功;以半夏瀉心湯加元胡、佛手為散痛瀉心湯,具調和脾胃、行氣止痛之功。
聶師所倡導的諸多化裁加減,臨床療效甚好,通過多種化裁,半夏瀉心湯能具辛開苦降、升清降濁、疏條氣機、調解氣血陰陽之功用,其治療作用可以上達胸肺,下及腸腑,不僅用治多種脾胃系統疾病,還能更廣泛用于肺系、腎系等疾病。
聶師認為,本方的化裁關鍵在于抓住中焦陰陽失和的主要病機,依據兼夾證的側重不同進行化裁,就可達到知常達變,進退自如的境地。
在此,在聶師的諸多驗案之中,僅選一例,以說明聶師化裁應用半夏瀉心湯的精妙之處。
驗案舉例
患者,韓某,男,8歲。素日脾胃不和,近兩周來咳嗽痰多。伴嘔逆,大便不成形,一日兩行,舌尖紅,苔白,脈細數略滑。擬半夏瀉心湯加桔梗、百部、浙貝、茯苓治之。疏方四劑,復診時咳嗽減輕,余癥緩解。上方加生龍骨、生牡蠣,再進四劑而愈。
按 以半夏瀉心湯加桔梗、貝母、百部等,聶師謂之宣肺瀉心湯,運用于因脾胃氣機失和、痰濕壅滯、肺失宣降之咳嗽。該患者素日脾胃不和,伴嘔逆便溏,此為半夏瀉心湯證,近日表現為咳嗽痰多,是為脾胃失和,痰濕壅肺,宣降失司,故當以宣肺瀉心湯治之,目的在于疏調脾胃氣機,以治痰濕壅肺之本,使氣機宣暢則肺之宣降自如,故咳嗽立除。由此案可見聶師臨證應用半夏心湯的精妙靈活之處。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