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醫
中國歷史名醫頗多,中醫五絕網為您例舉一些中國古代名醫,供了解:
中國歷史名醫一、許胤宗
許胤宗,一作引宗,約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歲。許氏乃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人,曾事南朝陳,初為新蔡王外兵參軍、義興太守;陳亡后入仕隋,歷尚藥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騎侍郎。
許氏以醫術著名,精通脈診,用藥靈活變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紀中,他曾用藥物薰蒸法為陳國柳太后治病,時太后病風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藥,他以黃芪防風湯置于床下,薰蒸令藥氣如煙霧,入病人腠理而奏效,當晚太后能言,胤宗因此授義興太守。
許氏診病問疾,重視切脈,以探求病原,主張病藥相當,不宜雜藥亂投,唯須單用一味,直攻病所。一生診脈用藥,獨具特色。
中國歷史名醫二、甄權
甄權,約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貞觀十七年(643)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人,因母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術,專習方書,遂為名醫。甄權于針灸術造詣尤深,兼通藥治。一生行醫,活人眾多:隋開皇初(581)曾為秘書省正字,后稱病辭職。甄權通頤養之術,提出吐故納新可使肺氣清肅,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張飲食不必甘美。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親臨其家,訪以藥性及養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賜壽杖衣物。當年壽終。
甄氏一生著述頗多,繪有《明堂人形圖》一卷;撰有《針經鈔》三卷、《針方》、《脈訣賦》各一卷,《藥性論》四卷。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內容可見于《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等著作,對后世有一定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