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醫第 11 頁
中國歷史名醫第 11 頁十七、李珣
李珣,字德潤,五代時前蜀梓州(今四川三臺)人,生活于九、十世紀。李珣祖藉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隋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李珣兄妹可考者三人,珣為長兄。其妹李舜絃為蜀主王衍昭儀。其弟李玹,字延儀,人稱李四郎,喜游歷,好攝生,尤以煉制丹藥為趣,傾家之產不計,以鬻香藥為業,曾為王衍的太子率官。
李珣對藥學頗有研究,他曾游歷嶺南,飽覽南國風光,認識了許多從海外傳入的藥物。著有《海藥本草》六卷,以引述海藥文獻為特點,據現存佚文統計,全書收錄藥物124種,其中96種標注外國產地。如:安息香、訶梨勒出波斯,龍腦香出律因,金屑出大食國。此外書中記述了藥物形態、真偽、優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制藥法、禁忌、畏惡等。有些條文兼載藥名解釋。書中收載的海桐皮、天竺桂、沒藥等為當時其它本草著作所未載。惜原書至南宋已佚,其內容散見于《政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著作中。
中國歷史名醫第 11 頁十八、韓保升
韓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約生活于公元十世紀,生平籍貫史書無載。后蜀主孟昶在位時(934~965),他任翰林學士,曾奉詔主修《本草》。他與諸醫詳察藥品形態,精究藥物功效,以《新修本草》為藍本,參考了多種本草文獻,進行參校、增補、注釋、修訂工作,編成《蜀雹廣英公本草》,簡稱《蜀本草》,共二十卷,附有《圖經》,由孟昶作序,刊行于世。
《蜀本草》內容較蘇敬的《新修本草》更為詳盡。惜原書己亡佚,其文多為宋唐慎微的《證類本草》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采錄,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