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論“喘”十辨第 2 頁
喘因多端
致喘的病因頗多,《內經》認為有外感六淫所傷致喘,如《素問·生氣通天論》“因于暑,汗,煩則喘喝”;《素問·五常政大論》“歲火太過,炎暑流行……少氣喘咳”,此乃火熱之氣所傷致喘。《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太過,燥氣流行……甚則喘咳逆氣”,此燥氣所傷致喘。《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喘咳”,此寒氣所傷致喘。《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之復,濕變乃舉……喘咳有聲”,“太陰司天,呼吸氣喘”,此濕氣所傷致喘。《素問·通評虛實論》“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此風氣所傷致喘。
有飲食勞倦及情志所傷致喘,如《生氣通天論》“味過于甘,心氣喘滿”;《素問·舉痛論》“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素問·經脈別論》“有所驚恐,喘出于肺”;《素問·痿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等。
有因氣滯血瘀及水氣泛溢致喘,如《素問·調經論》“氣有余則喘咳上氣”;《脈要精微論》“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逆調論》“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等。
又有因臟腑虛實、陰陽失調致喘,如《靈樞·天年》“五藏皆不堅……喘息暴疾”;《素問·奇病論》“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其盛在胃,頗在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勝則身熱……喘粗為之俯仰”;《素問·陰陽別論》“陰爭于內,陽擾于外……使人喘鳴”等。
此外還有因針刺誤傷致喘,如《素問·刺禁論》“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綜上,喘的病因多端。后世嚴用和作了較為全面的概括:“將理失宜,六淫所傷,七情所感,或因墜墮驚恐,渡水跌仆,飲食過傷,動作用力,遂使臟氣不和,營衛失其常度,不能隨陰陽出入以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通而為喘也。”(《濟生方·咳喘痰飲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