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辨證治療
關鍵詞:胃痛 辨證治療 中醫
臨床上,胃痛證往往虛實夾雜,用藥必須對癥下藥。治療胃痛,中醫通常分為胃寒、胃虛、胃氣三種證候。
就常見的胃痛證候來說,胃寒痛指的是愛吃生冷食物、直接受寒氣所誘發的胃痛;胃氣痛指的是氣機郁滯所誘發的胃痛;胃虛痛基本上屬于虛寒證,病機著重在脾。
胃寒痛患者通常會出現驟然胃部作痛、痛勢無休止,喜溫喜按,伴隨嘔吐清水、怕冷、手足不溫、舌苔白膩等癥狀。這種胃痛是由于中焦受寒所致,屬實證,治宜溫中散寒,宜使用豆蔻、厚樸、茯苓、干姜、陳皮、木香、甘草等藥材治療。
若兼飲食不節,寒食交阻,疼痛劇烈者,可酌加神曲、山楂等以幫助消化。夏季過度飲用寒涼飲料或過食冰品,雖然在當下可能感到很舒適,但逞一時之快的結果,卻使得寒氣抑遏中陽(脾胃)。到了冬天,外寒侵襲入里,內外寒氣交爭之下,胃部常感疼痛,患者不可不慎重應對。
胃氣痛患者通常會出現胃部脹痛、胸悶痞塞、打飽嗝之后稍舒,常伴隨腹脹、大便困難等癥狀。病機屬胃不和降,治宜行氣散滯,宜使用砂仁、木香、枳實、白術等治療,病情較嚴重者可結合香附、砂仁、沉香、甘草等。
胃氣作痛多是由肝氣郁結誘發,多伴隨肝氣不舒癥狀,如脅滿脹痛,多發于惱怒、盛怒后,可視病情使用柴胡、香附、枳殼、白芍、川芎、陳皮、甘草等中藥材。凡是由肝氣所引起的胃痛,若經久不愈,極易化火,這時宜辛泄苦降,可使用白芍、山梔、青皮、澤瀉、陳皮、貝母、牡丹皮、黃連等。
胃虛痛患者通常在空腹的時候胃部作痛,飲食后緩解,常伴隨怕冷、喜暖、泛酸、舌質淡、苔薄白等癥狀,治宜溫養中氣,宜使用白芍、炙甘草、黃芪、生姜、桂枝、大棗等中藥材。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