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過敏性鼻炎
中醫辨治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常見的疾病,多屬肺氣虛弱、肺脾氣虛、腎元虧虛證型。此外,熱證可見“肺熱壅盛”現象。若以中藥調養,三個月至半年內即可漸進停藥,即使復發癥狀也大多很輕微。
過敏性鼻炎中,屬“肺氣虛弱,易感風寒”者,可見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稀分泌物,晨起稍遇風寒便發作;面色蒼白,見風就怕冷,鼻腔黏膜蒼白水腫,治宜采溫肺固表、祛風通竅為主。可用桂枝湯或玉屏風散加減。
“肺脾氣虛,水濕泛鼻”者,常見于學齡期兒童,或嗜吃冰品成年人,三餐不定時,除了噴嚏清涕,鼻塞嚴重,常見眉心墜痛感,腹脹,食欲差,排便稀軟,望診可見鼻腔黏膜水腫明顯,伴隨黑眼圈、鼻梁橫紋等,治療可采健脾補氣、化濕通竅為主。藥方可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蒼耳子、紫苑等。
“腎元虧虛,脾肺失溫”者,常見于年紀稍長者,多鼻塞流清涕,四肢冰冷,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夜間多尿等,檢查可見鼻黏膜灰淡暗紅,可用腎氣丸、右歸飲等,幫助溫陽健脾。
“肺熱壅盛”者常見于年輕人,熬夜族群,可見鼻塞狀況時好時壞,遇熱更加重,鼻涕黃黏而稠,常食燒烤炸辣,口干想喝水,便秘,小便黃熱等,藥方可用荊防敗毒散、辛夷清肺湯等,幫助清熱化濕。
過敏性鼻炎病情易反復發作,平時也可配服一些食療藥膳。
肺氣虛弱者,日常可用黃芪、辛夷花、防風各10克,煎湯代茶飲喝;肺脾氣虛者,可藉食療輔助治療,如四神湯、蔥豉熱稀粥,補益脾胃。腎元虧虛、脾肺失溫者,冬季適合用艾灸熱熏后背的穴位,如肺俞、大椎、脾俞、腎俞,一穴灸10分鐘以上,潮紅為度,更可利用三九天灸藥餅敷貼,連續敷貼三年,也有一定幫助。
穴道按摩保養,建議可雙手搓熱,按摩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鼻通穴,或兩眉中間的印堂穴,可緩解鼻塞癥狀,或常用雙手在后腰腎區摩擦產熱,長期下來必有不錯的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