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肝病5證證治
肝血虛證: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形瘦,頭暈耳鳴,多夢,兩目干澀及視物不清或夜盲,肢體麻木,爪甲不榮,婦女經少色淡或閉經。唇舌色淡,苔薄,脈細。治宜補血養肝,可選四物湯(膏)、當歸補血口服液(丸)、歸脾丸(顆粒)等。
肝氣證(即肝氣郁結或肝郁氣滯):主要表現為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喜太息,情緒憂郁寡歡或性急易怒,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暢中。可選柴胡疏肝散(丸)、逍遙丸、解郁和肝丸等。
肝火證(即肝火上炎或肝火熾盛):主要表現為頭暈漲痛,耳鳴如潮甚或突然耳聾,面紅赤熱,目赤腫痛,煩躁易怒,口燥咽干,尿赤便秘,或有脅肋灼痛、吐血衄血、夜眠惡夢等,婦女可見經量多色鮮紅。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肝瀉火,可選丹梔逍遙丸、龍膽瀉肝丸等。
肝陽證(即肝陽上亢):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或頭目漲痛,兩眼畏光或視物不清,頭重腳輕甚或昏眩欲仆,面紅目赤,性急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紅,苔薄白或黃,脈弦實或弦細(數)。治宜養陰平肝潛陽,可選天麻鉤藤飲(膠囊)、左歸丸、二至丸、歸芍地黃丸等。
肝風證(即肝風內動、動風):主要表現以肢體麻木、強直、抽搐、震顫、搖動等為特征。通常由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風動或血虛風動引起。病勢較急,臨床主要依據動風證外的伴隨癥狀來辨治,如肝陽化風應伴肝陽上亢諸癥;熱極生風常伴高熱神昏、手足躁擾、舌紅或絳、脈弦數等邪熱熾盛癥狀;陰虛風動可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尿黃便秘、舌紅少津等陰虛內熱癥狀;而血虛風動則伴有肝血虛諸癥。治療各有側重,可分別選滋生青陽湯(《醫醇賸義》)、羚羊角湯、鎮肝熄風湯、阿膠雞子黃湯(《通俗傷寒論》)等,必要時可配用中藥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散、至寶丹)和西藥以救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