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人體針對某些特別致過敏物質(經常為花粉、塵蹣、霉菌孢子、昆蟲、寵物毛屑及其他空氣污染物等)所誘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癥候群,其發作頻率可依致過敏物來源的不同而有時節性或終年性的發作表現。本病多數發病是在5歲前,患兒常被認為抗病能力差而反復患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時主要癥狀為噴嚏、鼻塞、大量清涕、鼻癢,部分病人會有咽癢、干咳、頭痛、流鼻血等伴隨癥狀。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肺脾腎虛損,復感外邪所致,一般分以下幾個證型治療。
肺經郁熱 患者遇熱氣或食燥熱食物時鼻塞腫脹,酸癢不適,噴嚏頻作,鼻流清涕。鼻黏膜色稍紅或紫暗,或可見咽癢咳嗽,或口干煩熱,舌質紅苔白,脈弦或弦滑。治宜清宣肺氣為主,可選用辛夷清肺飲,藥用黃芩、梔子、石膏、桑白皮、知母、辛夷、枇杷葉、升麻、百合、麥冬。
肺氣虛寒 臨床表現為鼻部奇癢,噴嚏連連,繼則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病者平素怕風畏冷,易感冒,每吹冷風則易發作,反復不愈。同時伴隨全身癥狀如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光 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治宜溫肺散寒,可用溫肺止流丹,藥用細辛、荊芥、人參、柯子、桔梗、魚腦石、五味子、白術、黃芪、甘草。
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為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鼻黏膜腫脹較甚,蒼白或灰暗,反復不愈。平時感覺頭重頭昏,易疲勞,胃納差,常腹瀉。舌質淡或淡胖,舌邊或有齒痕,苔白,脈濡弱。治宜健脾益氣,補肺斂氣,可用四君子湯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黃芪、五味子、辛夷、甘草等。
腎氣虧虛 臨床表現為患病日久,鼻癢不適,噴嚏連連,清涕不止,早晚較甚。鼻黏膜蒼白水腫。四肢不溫,甚則后頭部、頸項、肩背亦覺寒冷,面色淡白,精神萎糜,或見腰膝酸軟,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治宜補腎納氣,可用溫肺止流丹加入補腎納氣的藥如胡桃肉、覆盆子、金櫻子、蛤蚧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