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中國古代用于自我保健的專用詞。又稱攝生、道生、衛生、保生、養性等。指人類個體有意識的自我調養身心、保養生命的一類自主性活動。先秦典籍如《孟子》、《莊子》、《荀子》等中均有“養生”一詞。《靈樞·本神篇》:“故智者之養生也,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長,長生久視。”中國傳統養生學術以天人相應、陰陽五行、形神合一、整體觀念、臟腑經絡等為基礎理論,提出了養正卻邪、協調陰陽、形神共養、動靜適度、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和調臟腑氣血、養氣保健、起居有時等養生基本法則,包括藥養、食養、氣養、神養、逸養、房事養生等范疇,通過日常飲食起居調攝、精神情志調養與道德修養、飲食補益、方藥調補、氣功導引、針灸按摩、房事節養以及休逸嗜好的調適宜忌等途徑與方式方法以達到養生目的。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儒家、道家、道教、佛教、醫家等均對中國傳統養生學術作出了貢獻,雖然各家養生學說各有特色與長短,價值與影響也不盡相同,但合起來卻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個人與社會價值。在歷史上它們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完璧。中國傳統養生學術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燦爛瑰寶,在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中,它已經并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價值和巨大的優越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