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煎藥及忌口的諸多講究
關于煎藥及忌口的諸多講究
《傷寒論》中,關于煎藥和忌口的問題也有諸多講究,茲介紹如下:
關于煎藥的講究
煎藥方法
煎藥器具:砂鍋最好,搪瓷類次之,忌用銅、鐵、鋁等金屬類器具,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煎藥用水:自來水即可,有條件者用泉水更好,加水量以浸過藥面為度。煎藥之前,先用冷水將飲片浸泡半小時,以使有效成分容易析出。
煎藥時間:煎藥時間根據藥物的種類、性質而定。一般藥物在煎煮時,先用武火煮開,然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的時間要長一些,如地黃、首烏、杜仲等,可以煎30~35分鐘。但解表、清熱,或芳香類藥物,如桂枝、荊芥、防風、薄荷、藿香等,煎煮10~15分鐘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揮發。同時,煎藥時不要頻繁打開鍋蓋,以免有效成分過多蒸發損失。
特殊藥物的煎煮:
先煎:貝殼類、礦石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珍珠母、龜板、鱉甲、石決明、磁石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煎出,宜先煎20~30分鐘。
后下: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藥物,如薄荷、砂仁等,要后下,一般在其他藥物快煎好前5分鐘入鍋,以防有效成分揮發。
包煎:有些藥物煎煮后容易使藥汁混濁,或對消化道、咽喉有刺激,要用布將藥包好入煎,如赤石脂、車前子、旋覆花等。
另煎:某些貴重藥物,為最大程度保存其有效成分,需要另煎,如人參、冬蟲夏草等。
烊化:一些膠質類、黏性大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飴糖、蜂蜜等,不能與其它藥入煎,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用熱藥湯將其化開,以免同煎時因粘鍋而將藥煮焦。
沖服:散劑、丹劑、小丸劑、自然藥汁,或芳香、貴重藥物,以沖服為宜,如牛黃、羚羊角粉、三七粉、沉香末、紫雪丹、六神丸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