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應用
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應用
附子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味有毒中藥,“冬至栽培,夏至采收”,秉天地之陽氣,具有雄厚、獨特的扶陽散寒之力。其性雖峻猛,應用得當療效顯著,所以受到古今眾多名醫的推崇,如被張景岳稱作“藥中四維”之一,和大黃并稱為“藥中良將”;若應用不當,會“毒發”傷人,所以有人“視附子為蛇蝎”,認為服之會“發狂”“發火”“爛五臟”。所以惲鐵樵有“最有用而最難用者為附子”的感慨。正確把握附子減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炮制是一個重要環節。
川產附子占全國產量的85%,道地產區是江油市,栽培技術獨到,采取“山區育苗,壩上種藥”,保證附子的優良品質。其中黑順片、白附片、炮附片、鹽附子、淡附片5個炮制品收入國家藥典;熟附片、黃附片、炮附片、卦附片、炮天雄5個炮制品收入四川地方標準。
熟附片又稱明附片、制附片,白附片又稱白片、天雄片,這兩種炮制品工藝接近,均為欽安學術流派的中醫師所習用,主要區別點是前者是橫切片,較厚,蒸制3小時;后者是縱切片,較薄,蒸制半小時。黃附片又稱黃片,為云南局部地區習用,炮制工藝特別,用甘草、紅花、生姜、豬牙皂煎取汁浸漂染色,不僅外形色澤美觀,而且達到減毒目的。炮附片是傳統饋贈親友的煲湯食療佳品,遠銷海內外,質優量少。卦附片也是傳統出口品。炮天雄系用特級鹽附子通過發酵等特殊工藝精制而成,產量極少,為高端保健飲片。另外,還有3種無膽附片,分別是生附片、炒附片和蒸附片。生附片為炒附片、蒸附片原料,用于臨床陽脫重癥,以李可老中醫等運用自如。這些炮制品大大豐富了中醫臨床用藥。
附子偏性既大,功效亦著,致使為古今眾多醫家所推崇。道學家與醫藥學家陶弘景在《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排列五臟補瀉用藥,將附子位列50種之內。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載339方,使用附子的有36方,可謂臨床善用附子第一人。附子功效的生理基礎是:經絡非陽氣不能運轉,氣血非陽氣不能敷布,手腳小腹非溫熱回陽不能提升品質,脾經及五臟非陽氣不能運轉,這是附子回陽救急、配合調節五臟功能并升陽鎮痛、療癱起痹的性味基礎所在。正因為此,附子的古今臨床應用廣泛,依《神農本草經》“風寒咳逆”用附子加小青龍湯,“邪氣”用麻辛附子湯,“溫中”用附子加理中湯;“金創,破癥堅積聚”,峨眉山大坪寺開山始祖松月禪師善用生附片50~100克加味治療;“血瘕”,成都中醫藥學會趙文家傳附片燉肉100~200克連服三至五天,得強壯之功;“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李仲愚先生以“三生飲”組方思路,臨床擬定了烏附星香湯。”
現當代也涌現出很多善用附子的專家,吳佩衡著有《傷寒論新注》,善以附子回陽;祝味菊善配附子治療奇難雜;范中林有范火神之稱;李可善以附子回陽救急,尤其是心衰重癥;唐步祺著有《鄭欽安醫書闡釋》,對推廣鄭氏學說,功不可沒;鄭欽安通過坎卦含真陽之理,將附子更廣泛應用于臨床,這是后來扶陽派的淵源。
關于附子安全高效使用除炮制外,還有配伍、劑量、煎煮等環節,均當注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