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獨活的區別
羌活獨活的區別
羌活與獨活同為傘形科植物,在臨床上往往相須為用,處方上寫成“羌獨活”。這兩味藥都是祛風止痛、發汗解表藥,但在功效上還是有區別的。
獨活又名獨搖草、獨滑、長生草,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毛當歸、紫莖獨活、牛尾獨活等的根及根莖,性溫,味辛苦,入腎、膀胱經,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獨活煎劑或流浸膏還有鎮靜、催眠和抗炎作用。
羌活又名羌青、護羌使者,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等的根及根莖,性溫,味苦辛,亦入腎、膀胱經,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的功效,用于治療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痛、風水浮腫、癰疽瘡毒等癥!神農本草經》言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菁,一名護羌使者。”將這兩味藥混為一物。其實獨活和羌活這兩味藥都能祛風濕止痛、發汗解表,用治風寒濕痹證及外感風寒濕表證,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兩者相比,獨活氣味較淡,性質也較和緩,主入腎經,偏下行入里,長于祛腰膝筋骨間風濕,善治在下在里之風濕痹痛,且祛風濕力強,是治風濕痹痛之常用要藥。
羌活氣味雄烈,主入膀胱經,發散解表力強,能直上巔頂,橫行肢臂,善治上部風邪,故在上在表的風濕痹痛多用。獨活解表之力不如羌活。一般而言,上半身之風濕痹痛多用羌活,下半身之風濕痹痛多用獨活。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