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枕養生防病治病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8-7-27 17:33:18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的頭頸處經脈網羅密布,穴位龐雜。久臥藥枕,利用睡眠時頭部的溫度,促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散發出來,緩慢持久地刺激經穴,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國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臥藥枕的傳統。唐代義凈和尚介紹過僧侶常用的藥枕——枕囊。這是一種用帛或布縫制的直袋,內填毛麻、棉絮、軟葉、干苔、決明子、麻豆等物。臥枕囊不僅柔軟舒適,又可收到明目之功效。
道家使用的藥枕別具一格。據記載,古代道家使用的藥枕有磁石枕及柏木枕兩種。磁石枕是將磁石鑲嵌在木枕上制成的,常枕可以明目益睛。柏木枕用柏木板制成,四壁留有120個小孔,內裝當歸、川芎、防風、白芷、丹皮、菊花等32味藥物,外套布套,藥味緩慢散出。據說,枕過100天便會面有光澤;枕過一年,體中風疾會自然痊愈。
藥枕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推崇。史載,唐代流行臥“枕幃”的風俗。枕幃是將香花縫入布囊中的枕頭。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在詩中寫道:“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元代文學家馬祖常也贊美道:“半夜歸心三徑遠,一囊秋色四屏香。”
以菊花曬干作枕芯稱為“菊枕”,為民間常用藥枕之一。宋代陳元靚說:“(民間)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頭。大多能去頭風,明眼目。”清代慈禧太后每到秋菊怒放,總要命人摘取大朵菊花,撕出花瓣曬干揉碎,填進布袋充作枕芯。古人喜用菊枕,取其清熱疏風、益肝明目、抗感染等特性,通過所含微量龍腦、樟腦、菊油環酮揮發“藥氣”,刺激頭頸皮膚,起到“通關竅,利滯氣”作用,促進神經、肌肉與關節功能協調,收到解痛祛病效果。民間作菊枕時,通常還加入少量川芎、丹皮、白芷等。這三味中藥有活血行氣、清熱涼血、燥濕止痛、祛風解表、活血散瘀的功效。它們與菊花配伍,有加強藥力之作用。
菊枕還可治頭暈眼花,夜晚催人酣睡,翌晨起床神清目明。故民諺有云:“菊枕常年置頭下,老來身輕眼不花。”
我國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臥藥枕的傳統。唐代義凈和尚介紹過僧侶常用的藥枕——枕囊。這是一種用帛或布縫制的直袋,內填毛麻、棉絮、軟葉、干苔、決明子、麻豆等物。臥枕囊不僅柔軟舒適,又可收到明目之功效。
道家使用的藥枕別具一格。據記載,古代道家使用的藥枕有磁石枕及柏木枕兩種。磁石枕是將磁石鑲嵌在木枕上制成的,常枕可以明目益睛。柏木枕用柏木板制成,四壁留有120個小孔,內裝當歸、川芎、防風、白芷、丹皮、菊花等32味藥物,外套布套,藥味緩慢散出。據說,枕過100天便會面有光澤;枕過一年,體中風疾會自然痊愈。
藥枕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推崇。史載,唐代流行臥“枕幃”的風俗。枕幃是將香花縫入布囊中的枕頭。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在詩中寫道:“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元代文學家馬祖常也贊美道:“半夜歸心三徑遠,一囊秋色四屏香。”
以菊花曬干作枕芯稱為“菊枕”,為民間常用藥枕之一。宋代陳元靚說:“(民間)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頭。大多能去頭風,明眼目。”清代慈禧太后每到秋菊怒放,總要命人摘取大朵菊花,撕出花瓣曬干揉碎,填進布袋充作枕芯。古人喜用菊枕,取其清熱疏風、益肝明目、抗感染等特性,通過所含微量龍腦、樟腦、菊油環酮揮發“藥氣”,刺激頭頸皮膚,起到“通關竅,利滯氣”作用,促進神經、肌肉與關節功能協調,收到解痛祛病效果。民間作菊枕時,通常還加入少量川芎、丹皮、白芷等。這三味中藥有活血行氣、清熱涼血、燥濕止痛、祛風解表、活血散瘀的功效。它們與菊花配伍,有加強藥力之作用。
菊枕還可治頭暈眼花,夜晚催人酣睡,翌晨起床神清目明。故民諺有云:“菊枕常年置頭下,老來身輕眼不花。”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