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養氣之道

“吾善養吾浩然之正氣”這句話流傳甚廣。孟子名軻,字子輿,享年84歲,在當時算是一個壽星了,他如何做到長壽的呢?如今我們只能從他的著作《孟子》及其他古籍中尋找了。
“人性本善”這一名言本出自孟子之口。孟子認為人皆有一片“赤子之心”,“人人皆可以為堯舜”,而順其本性去做,于國于己皆有利。“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描述了行仁義的方法和結果,描繪出一幅安定平和國富民強的景象。他對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不同要求有明確認識:年齡在40~50歲的人體力漸衰,不適合于過重的體力勞動;年齡超過50歲的人,氣血兩虛,要注意保暖;年齡七十歲左右的人,應該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腸負擔。君仁德則少戰爭徭役,民仁和則社會安定;就可使百姓得養而壽延,國君無所憂慮,形神得養,盡度天年。他的仁義者壽,正是舉國同壽的美好理想。
樂觀豁達是孟子的長壽因素之一。雖然孟子懷抱“如欲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之志,而不得諸侯重用,可他仍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他舉出三樂:家安康,無禍患疾病;一生不放棄自己的追求,不忘記自己的責任,做事光明正大;雖不能匡扶天下,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就是所謂“君子三樂,而壬天下不與存焉。”他雖然奔波游說諸侯,身心俱疲,但在精神上卻很放松,盡力而為不計成敗。“古人之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充分反映了孟子樂天知命的人生態度。
孟子在養生上最重要的還是關于“氣”的培養。他重視精神意志與人體元氣盛衰,承認氣是人生命的根本。所謂“氣,體之充也。”同時他又認為這個充體之氣是要受精神意志的支配和左右的,“夫志,氣之帥也”,這種意志控制著氣的提法應可看作氣功理論來源之一。
關于養氣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為主導,只有神態安定,意志堅強,行事光明正大,胸懷坦蕩無私的人才能使氣保養充盛,反之,就會虧損,虛耗其氣。
總之,孟子的養氣法頗具導引吐納的特點,只是歷代對此探索開掘太少,只注重其強調思想光明正大的一面,忽略了以此為根基養護浩然之氣的一面。關于對全身的護養,孟子甚至不如孔子全面,而其卻比孔子長壽,也與其養氣方法密不可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