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起源于中原第 5 頁
蔡永敏:中原醫學文化以張仲景醫圣文化為代表,其高尚的職業道德、科學的辨證論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藥體系,已成為中醫學的靈魂。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張仲景的醫德觀完全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仁愛”為核心的傳統美德,形成以“仁”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第二,以辨證論治為核心的診療方法,為中醫臨床醫療的通用模式,一直是中醫診療疾病所遵循的基本法則,一直指導著中醫的醫療實踐。第三,承前啟后的醫方文化。仲景所載方藥,被尊稱為“經方”、“祖劑”。時至今日,仍為廣大醫藥工作者所喜用。醫圣文化經過后人傳承發展,已成為蔚為壯觀的文化現象。對中國、對漢字文化圈,乃至世界的醫學、人文等均有較大的影響。
王琦(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談到中原中醫藥文化不得不談《希氏內科學》,其出版后立即風靡全球,廣泛流傳,不能不稱其偉大。《傷寒雜病論》作為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比較完備的醫學專著,成為中醫臨床醫學的奠基之作,不僅是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人民的巨大財富。國人尊仲景為醫圣,奉《傷寒雜病論》為醫經,稱之為“活人書”,其影響早已跨越國度。唐代《傷寒雜病論》等先后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在日本尤為推崇備至,認為“傷寒論作為東洋醫學的祖典,實為治療萬病的規矩”,并形成了“漢方醫學”,成為今天日本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西歐一些國家對此學習研究亦相繼而起。英譯本《傷寒論》作者指出,其可與牛頓力學在物理學中的地位,歐幾里得原理在幾何學中的地位相媲美。可見其在人類科學發展中的價值與地位。而《傷寒雜病論》問世至今,各種研究數量之多,實為其他學說所不能比擬,堪稱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跡,進而又形成“傷寒學”、“傷寒文化”。一些國外的醫家還專程到南陽拜謁醫圣祠,將此稱之為“歸宗”。由此可見中原醫學文化的魅力和影響。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