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起源于中原第 3 頁
蔡永敏(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副所長):中原地區在歷史上還形成了獨特的藥文化。產于懷慶府(今焦作市轄區)的“四大懷藥”,即懷山藥、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眾多的中草藥中,獨享有“華藥”的美譽。而由之產生、發展成懷藥文化、懷商文化。
百泉藥王廟會,成了我國著名的藥材集散地之一,故自古就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說。禹州作為中藥材集散地歷史悠久,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藥過禹州倍生香”之說。自清康熙年間相繼建成眾多會館,成為禹州藥業興旺發達的歷史見證。
龍門石窟藥方洞
洛陽龍門石窟的藥方洞,始建于北魏,唐代建成,歷時200余年,洞內刻有100多個藥方,涉及動物、植物、礦物等120多種藥材,可治療內、外、婦、兒、五官科多種疾病。這些藥方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洛陽藥方洞見證了中原醫學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中華醫藥文化的靈魂
中醫學文化是在中華文化母體滋養下發展成長的,從傳統文化這一母體文化中,源源不斷地汲取營養,積淀起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原中醫藥文化,是中華醫藥文化的根基和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張仲景醫圣文化為代表,以其高尚的職業道德、科學的辨證論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藥體系,成為中醫學的靈魂,對整個中醫藥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