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醫常用的治療方法第 5 頁
此法要特別注意溫度,溫度太高,燙傷皮膚,溫度過低,達不到治療效果。注意毛巾要捆緊,不要讓柴灰末漏到肚皮上。發燒、皮膚發炎、火氣重、腫脹的患者不適宜本療法。小兒出疹子不能用。
本療法的作用機理,一是借助于熱灰在體表燙熨,使人體表或肚子里的寒氣,在熱度的影響下從表面而散;二是熱灰本身有祛寒之功,加上毛巾的熱氣從毛孔面入人體內達到趕氣、消氣、散氣、止痛之功。
5.放痧(附拍痧、提痧)
放痧又叫刮痧,是本地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治療方法。一般常用于傷寒受涼、落枕、昏倒、肚子痛、嘔吐、屙肚子、頭痛、出鼻血、發燒等病癥。
放痧是一種物理刺激療法。醫生用物刮患者病位,疏通筋脈氣血、祛除病氣。如傷寒受涼首先從人體背部或頭部而入肌體,這時在背部刮“介”字達到疏通全身筋脈,使風寒無安身之地,從肌表而解。
刮痧選用的物品必須邊緣光滑,否則易局部刮傷。放痧要注意輕重,輕了達不到治療效果,重了肌膚刮傷,易致發炎。在刮痧時要根據病癥而選用不同的藥,寒癥蘸熱桐油或姜汁刮;熱癥用酒或鹽刮。刮后忌風寒,忌房事。
附:拍痧,用于夏天酷熱暴曬所致的鼻血。方法是醫者用井水或泉水(有涼感)打濕手后,拍打病人后頸窩、前額、足彎、倒拐子處,每處拍打數次,可當即止血。亦有用于小兒吃飯或喝水不慎而嗆著,用于拍胸部可使異物咯出。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