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第 2 頁
2.對中醫學氣理論形成的影響
中醫學的氣,是指人體內生命力很強、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既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和調控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感受和傳遞各種生命信息的載體。氣的不斷運動,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外的新陳代謝,激發著物質與能量的轉化,負載和傳遞著生命信息,推動和調控著臟腑的機能,從而維系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中醫學的氣概念,雖然源于古人運用“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周易•系辭下》)的觀察思維方法,對人體各種顯而易見但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之氣、體內散發的“熱氣”、體內上下流動之氣的觀察、體悟、抽象和純化,但與哲學氣學說的滲透與影響密切相關。
中醫學關于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之根本的認識,與古代哲學關于氣是運動不息的,是推動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動力等思想對中醫學的滲透有關。《管子•樞言》“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等的氣的運動推動著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思想,滲透到中醫學中,促使中醫學產生了“人氣”能激發和調控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之間及其與無形之氣之間的相互轉化的理論。這可以說是古代哲學中的“有形生于無形,有形化為無形”的氣化思想在中醫學中的體現。人體之氣,既是這一氣化過程的推動力和調控力,又是這一氣化過程的中間產物。精化氣,為有形化為無形;氣生精,為無形化為有形。但中醫學所說的有形與無形之間的轉化,比古代哲學更為具體,更為細致。如對氣生精,一般少說氣凝聚一起則變為精,而是說氣的運動促進精的化生,即消耗了能量而獲得了營養物質的產生。由于人體內之氣的不斷運動,推動了物質與能量的新陳代謝,產生了維持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因而維系了人體正常的生命進程。若人體之氣的運行失常,出現氣郁、氣滯或氣逆等,則可致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的運行代謝失常,或郁滯不行,或凝聚為★癥積,而調理氣機,是防治此類病證的主要方法。中醫學的重氣化輕形質觀念,無疑是受《道德經》的“有生于無”的深刻影響而產生。
中醫學的“氣本一氣”,人身諸氣皆一身之氣之劃分的認識,無疑受了古代哲學“元氣一元論”思想的影響。中醫學將“元氣一元論”作為一種思維方法,類比人體內的各種氣也有共同的化生之源。即一身之氣由精化生,并與吸進的自然界之清氣相融合而成;人體內的各種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和各臟腑經絡之氣,都是一身之氣的分化。此即所謂的“氣本一氣說”。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