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灸的施灸要領第 5 頁
下面以隔姜灸為例介紹其操作要領。
【確定穴位】同傳統化膿灸療法。
【置艾炷】鮮生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2~3毫米的薄片,中間以針穿刺數孔后放在穴位上,再放上艾炷,然后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盡后,可換炷再灸,直至穴位周邊皮膚潮紅,中心呈白色,第2天出現水皰為佳。
【局部處理】患者第2天應復診,以處理傷口。方法:消毒后用一次性針頭挑破水皰,無菌紗布覆蓋。大約60天傷口愈合,留有瘢痕。我們用該法治療多例痹癥患者,均1~2次治愈。
注意事項
暈灸:暈灸者不多見,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或者艾炷過大、刺激過重所致。一經發現,應立即停灸,讓患者平臥,一般會很快恢復正常,無危險。
保養:施灸后要保持樂觀、愉快,精心調養,戒色欲,勿過勞,以及清淡素食等,以確保療效。調養口訣是:灸后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素食清淡最相宜。
不良反應:由于每個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有的人施灸期間可能出現發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對此不必有顧慮,繼續施灸即可消失。
注意保護瘡面:灸后可正常洗澡,但搓澡時應注意保護瘡面。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