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產生和發展簡史第 2 頁
二.氣功發展于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古代氣功流傳到春秋戰國時期,由于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發展很快,出現了多種練功的方法和理論,主要有道家、儒家、釋家、醫學、武術和俗家六大門派,對后來傳統氣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1.道家氣功:道家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大學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在代表著作《道德經》中寫有:“虛其 心,實其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等內容,除了反映老子的哲學觀點,也講述了練功的方法。莊子在《刻意 篇》中專講古代氣功的內容,如“吹 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所舉彭祖,相傳是殷商時人,享壽800歲(當時60天為1 歲,800歲相當于現在130多歲),為長壽代表人物。道家氣功的特是:主張清靜無為,重視養生,運用“吐納”、“導引”、“守神”的方法進行練功。其代 表功法是華山十二睡功,彭祖導引法,內丹術等。
2.儒家氣功:儒家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又一大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代表著作《論 語》中寫有:“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可能是孔子的一種練功體會。孟子對儒家修身養性也十分重視,他有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我善 養吾浩然之氣”,反映了孟子練習氣功的切身體會。孔子有一位學生叫顏回,他曾經向孔子報告自己創編“坐忘”的練功體會,引起了孔子極大興趣,并在儒家學派 中推廣。所謂“坐忘”,就是在靜坐時,要求做到忘掉一切,甚至連自己的肉體也不知存在的程度,這可能是中國古代氣功中靜功的起始。儒家氣功的特點是:以靜 坐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其代表功法是坐忘、心齋等。
3.釋家氣功:又稱為佛家氣功,佛教是我國東漢初年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宗教派別,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國國王的長子,他與孔子是同時代的人, 終年80歲。釋家氣功的特點是:運用“戒、定、慧”等禪修方法,使精神止于一境,進而引發無漏的智慧。其代表功法是天臺宗的止觀法;禪宗的禪定法、易筋 經;密宗的三密瑜伽法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