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產生和發展簡史
氣功是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長期與各種病痛作斗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的自我身心鍛煉的方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悠久歷史,對 中華民族的養生保健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因此,氣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魂寶,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支奇芭,現就氣功的產生和發展簡史介紹于后,以求正于同道。
一.氣功產生于中國遠古時代
1.根據文獻記載:相傳在四千多年之前的唐堯時代,我國中原地區,曾經洪水泛濫成災,歷時很久,我們的祖先普遍出現了肌膚腫脹疼痛,關節活動不利等癥狀, 為了減輕病痛,他們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選用“某些舞蹈”的動作,作為舒筋壯骨、通利血脈、強身健體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秦?呂不韋《呂氏春秋? 古樂》中記載:“昔陶唐(堯號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由此可見,在四千 多年前的堯舜時期,或者更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已經知道采用“某些舞蹈”,即近似現代氣功動功的某些動作,來養生保健,強身健體。因此,中國古代氣功可能產 生于古代“某些舞蹈”動作。
2.根據出土文物:舞蹈紋彩陶盆,是20世紀70年代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屬馬家窯文化中的馬家窯類型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經測定距今約五千年左 右,現在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內。此彩陶盆高28.5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12厘米,繪有黑色舞蹈圖畫共三組,每組五人,手拉著手,面向一致,頭側各 有一斜道,似為發辮,動作擺向一致,每組外側的人,手臂畫為二道,可能反映空著的兩臂,而且舞蹈動作較大又頻繁。人體下的三道,接著地面的二豎道,表示兩 腿,而下腹體側的一道,可能是裝飾的東西。舞蹈整個畫面,人物突出,神態逼真,據考證,此彩陶盆是現存反映古代氣功的最早實物。因此,更進一步證實中國古 代氣功可能產生于古代“某些舞蹈”動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