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療法技術操作規程
【目的】
熏洗療法是將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或浸浴,以達到疏通腠理、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等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瘡瘍、筋骨疼痛、目赤腫、陰癢帶下、肛門疾病等。
【用物準備】
治療盤、藥液、熏洗盆(根據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備坐浴椅、有孔木蓋浴盆及治療碗等)、水溫計、必要時備屏風及換藥用品等。
【操作程序】
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據熏洗部位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時屏風遮擋,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時,將煎好的藥液趁熱倒入治療碗,眼部對準碗口進行熏蒸,并用紗布熏洗眼部,稍涼即換,每次15~30分鐘。
4. 四肢熏洗時,將藥物趁熱倒入盆內,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單圍蓋后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將患肢浸泡于藥液中泡洗。
5. 坐浴時,將藥液趁熱倒入盆內,上臵帶孔木蓋,協助患者脫去內褲,坐在木蓋上熏蒸。待藥液不燙時,拿掉木蓋,坐入盆中泡洗。藥液偏涼時,應更換藥液,每次熏洗15~20分鐘。
6. 熏洗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協助患者臥床休息。
7. 熏洗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助衣著,安臵舒適臥位。
8.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
1. 月經期、孕婦禁用坐浴。
2. 熏洗藥溫不宜過熱,一般為50℃~70℃,以防燙傷。
3. 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按無菌技術進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熏洗完畢后,更換消毒敷料。
5. 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