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技術操作規程
【目的】
刮痧是應用邊緣鈍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體表一定部位反復刮動,使局部皮下出現瘀斑的一種療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于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達到治療的目的。適用于夏秋之間的各種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亂、痢疾等病證,以及感冒、胸悶、頭痛等。民間廣泛流傳于治療發痧(中暑)、絞腸痧、吊絞痧等證。
【用物準備】
治療盤、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療碗內盛少量清水或藥液、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
【操作程序】
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 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據病情,確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頭頸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檢查刮具邊緣是否光滑、有無缺損,以免劃破皮膚。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藥液,在選定的部位,從上至下刮擦皮膚,要向單一方向,不要來回刮。用力要均勻,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應在脊椎兩側沿肋間隙呈弧線由內向外刮,每次刮8~10條,每條長6~15 cm。
7. 刮動數次后,當刮具干澀時,需及時蘸濕再刮,直至皮下呈現紅色或紫紅色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觀察病情及局部皮膚顏色變化,及時調節手法力度。
9. 刮痧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助患者衣著。
10.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
1. 病人體形過于消瘦、有皮膚病變、出血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療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勻,勿損傷皮膚。
3. 刮痧后囑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飲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膩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