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行針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到深層,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
3.2 捻轉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大幅度捻轉,幅度愈大,頻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當針刺部位出現酸、麻、脹、重等感覺時,術者手下也會有沉、緊、澀的感覺,即為“得氣”,說明針刺起到了作用。
4. 補瀉手法
4.1 補法:進針慢而淺,提插輕,捻轉幅度小,留針后不捻轉,出針后多揉按針孔。多用于虛證。
4.2 瀉法:進針快而深,提插重,捻轉幅度大,留針時間長,并反復捻轉,出針后不按針孔。多用于實證。
4.3 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適中,刺激強度適宜,提插和捻轉的幅度中等,進針和出針用力均勻。適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 協助患者松開衣著,按針刺部位,取合理體位。
3. 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并詢問患者有無感覺。
4. 消毒進針部位后,按腧穴深淺和患者胖瘦,選取合適的毫針,同時檢查針柄是否松動,針身和針尖是否彎曲或帶鉤,術者消毒手指。
5. 根據針刺部位,選擇相應進針方法,正確進針。
6. 當刺入一定深度時,患者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或向遠處傳導,即為“得氣”。得氣后調節針感,一般留針10~20分鐘。
7. 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暈針、滯針等情況。如出現意外,緊急處理。
8. 起針: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壓在針孔周圍皮膚處,右手持針柄慢慢捻動將針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隨即用無菌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檢查針數,以防遺漏。
9. 操作完畢,協助患者衣著,安臵舒適臥位,整理床鋪。
10.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