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針技術操作規程
【目的】
三棱針古稱鋒針,三棱針刺法具有開竅泄熱,活血祛瘀,疏經通絡,治療頑固性痹證的作用,既適用于實證和熱證,也可用于寒實證。常用于某些急癥和慢性病, 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急性咽喉腫痛,目赤紅腫,頑癬、癤癰初起、扭挫傷、疳疾、痔瘡、久痹、頭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用物準備】
治療盤、三棱針、0.5%碘伏、棉簽、彎盤等。
【操作方法】
常用刺法有以下幾種:
1. 腧穴點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規消毒皮膚、針尖后,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0.3 cm,立即出針,輕輕按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止血。
2. 刺絡
用三棱針緩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較細的淺靜脈,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止血。
3. 散刺
又叫豹紋刺,按不同疾病有兩種不同刺法:
3.1 頑癬、癤腫初起(未化膿),嚴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
3.2 扭傷、挫傷后局部瘀腫,在瘀腫局部消毒后如豹紋般散刺出血。左手按壓施術部位的兩側,或夾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將經過嚴密消毒過的腧穴或反應點的表皮調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0.5 cm左右深,將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提高,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然后局部消毒,覆蓋敷料。
【操作程序】
1.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配合。
2. 患者取合理體位,協助松開衣著,暴露施針部位,進行皮膚消毒。
3. 右手拇、食兩指持住針柄,中指扶住針尖部,露出針尖1~2分許,以控制針刺深淺度,針刺時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夾持、舒張皮膚,右手持三棱針針刺,根據病情,選擇相應刺法。
4. 在施針過程中,應觀察患者面色、神情,詢問有無不適反應,預防暈針。
5. 操作完畢后,協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
6. 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注意事項】
1. 三棱針刺激頗強,治療時須注意患者體位舒適,并須與醫生配合,還須注意預防暈針。
2. 由于三棱針針刺后針孔較大,必須嚴密消毒,防止感染。
3. 點刺、散刺必須做到淺而快,切勿刺傷動脈、出血不宜過多,一般以數滴為宜。
4. 身體虛弱,氣血兩虧,常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5. 每日或隔日針治1次,3~5次為一療程。急癥也可每日治兩次。如治療需出血較多者,每周治療1~2次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