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彈法:用手指背面彈打身體某一部位的方法。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發出撥動滑脫,使食指指背在思部著力彈打。彈打的強度需由輕而重,著力也要有彈性,以不引起疼痛為宜。此手法多用單手操作,適用于關節部位,彈時可沿關節周圍進行。 彈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關節,放松肌肉,祛風散寒,消除疲勞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輕巧地拍打身體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圖28。用空心拳或拳側面捶擊身體某部位的方法為捶法。拍法著力較輕,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淺的關節部位;捶法作用力較重,可達肌肉、關節與骨骼。捶法輕而緩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擊可使肌肉興奮。不論拍、捶在操作時要以腕發力,由輕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陣快,一陣慢交替操作。動作要協調、靈活,著力要有彈性。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操作。根據病變部位不同而分別選用拍、捶的治療方法。拍法可分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為直拳捶、臥拳捶和側拳錘。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氣活血,放松肌肉,祛風散寒,消除肌肉疲勞,緩解局部酸脹 等。 7.踩蹺法(也稱腳踩法):是用腳掌踩踏人體某一部位并做各種動作的一種方法。可以腳同時踩按,也可兩腳交替踩按。在踩踏時以腳掌前部著力于治療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適宜,切不可過力。頻率要慢,做腰部治療時應與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氣。在治療時,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療,決不能勉強。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側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間盤病變的治療。踩蹺法是按、壓、揉、推幾種手法的結合,且按摩強度較大。此法應用時要慎重,對年老體弱、小兒均不宜用。 8.滾法:是用手背部著力在身體上滾動的一種手法。操作時將掌指關節略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側部分,緊貼于治療部位上,連續擺動腕掌部,進行前臂旋轉和腕關節屈伸的協調運動。為了使滾動力集中到手指,在滾動前將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開,手背平貼推拿部位以助發力。然(3)點揉氣海、神闕、曲池、內關、神門、合谷、足三里、太沖,每穴約半分鐘。
3/7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