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茶馬古道西行第 10 頁
在德格土司的治理下,藏傳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在區內并存不悖。從建院之初到現在,德格印經院組織雕刻的印版內容一直都忠實于原文,不允許任何人以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去增加或刪改原文,對格魯派、苯教、薩迦派、噶舉派、寧瑪派均一視同仁。所刻文獻也不限于佛教經典、佛學哲理、佛本生傳等等,而是囊括歷史、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科技、文學、藝術等各個門類。德格印經院收藏的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至今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佛學界視為最準確的標本,中國藏學中心和四川大藏經對勘局將8種《甘珠爾》、13種《丹珠爾》藏文版進行比較對勘時,就是以德格印經院收藏的《甘珠爾》和《丹珠爾》作為底本。
![]() |
乾寧惠遠寺石碑 |
我們每個人得到一張德格印經院印制的《格薩爾》像,畫像所用紙張來自于當地出產的一種名叫“阿膠如交”(漢文學名“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須。這種紙較粗糙,遠遠不及宣紙那么細膩,但也很吸墨,柔性極好。我們一路上將它塞在行李箱里,回到家里展開壓平就沒什么皺褶了。馬麗華說她很想得到一幅《綠度母》的畫像,這真是行家之言。德格印經院收藏的376塊舊畫版雖然數量不算多,卻很重要和珍貴。德格在歷史上是藏族傳統繪畫“門”派和“噶瑪噶則”(早期稱“噶派”)派的重要傳承地,特別是“噶瑪噶則”畫派自18世紀以來,已在德格形成了一個中心。德格印經院的大小經堂堂內、外部墻壁上方有大量壁畫,進門廊道左右和頂部及藏經庫中的個別墻壁也有少量壁畫,其中95%都是古壁畫。除藏經庫墻上那幅《綠度母》為早期“門”派作品外,其余均為“噶瑪噶則”畫派作品。德格印經院的木刻畫不僅反映了“門”派、“噶瑪噶則”派的最高成就,而且吸收了藏族傳統繪畫中“唐卡”藝術之所長,所以其收藏畫版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美學價值。
從瀘定到康定、塔公寺、惠遠寺、爐霍,再到德格,過金沙江到崗托、江達,再到昌都,越是深入茶馬古道,沿線從古到今政治經濟文化的內容在腦中就積淀得越多,由于時間關系,這里所描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通過這次行走,我們對茶馬古道沿線各地豐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有了充分的認識,我們相信,這條古老之道一定能在今天重放光芒。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