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陰正當時
四季養生:冬季養陰正當時
中醫認為,秋冬養陰。冬季陽氣潛伏,萬物生機閉藏,腎氣最易耗損,保健養生要遵循冬令進補的原則,宜用性溫益精之品,以補腎氣,而顧護陰精。
飲食有節,切勿貪涼
我國有的地區在每年立冬之日,有吃紅燒或清燉羊肉、狗肉的習慣,就是為了達到防御寒氣,補養體內陽氣的目的。因為羊肉和狗肉,都是辛溫大補的熱性食物。但是由于人的體質有偏頗,耐受溫補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平時素體陰虛而有內熱的人,若吃辛溫大熱的食物,勢必使內熱加重,進而損傷陰氣,迫使體內陽氣大動,不能潛藏,陽氣內盛,又反過來消耗陰精,久而久之,會發生陰虛之病。
陰虛耐冬,正好養陰
素體陰虛之人“耐冬不耐夏”,因而應該借助冬季自然界陰氣相對偏盛對人體的影響,順時調養。“夏病冬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應時調治。在進補方面,冬日調養時宜適當多食養陰滋補的食物,如魚肉、鱉肉、阿膠、銀耳等,而過于溫補的羊肉、狗肉、牛肉,對素體陰虛的人來說是“發物”,若食之過多會更傷其陰,使內熱更盛。
起居有常,應待日光
冬三月,天寒地凍,體內陽氣潛藏,應早臥晚起,特別是老年人最好等待日出之后再活動,以免擾動體內陽氣。天寒要適當防寒保暖,添加棉衣棉褲,進行適當體育活動,護陽固精,以增強抵抗力和御寒力。
形與神俱,平靜安寧
在精神情緒方面,要平靜安寧。如果過度興奮激動,會使陽氣浮動,從而引起疾病。人的精神活動也應隨著晝夜的變化而加以調節,即清晨舒展活躍,白天精神飽滿,傍晚安神悅志,睡前靜心遠思。這樣調節精神,就會使人體陰陽協調,氣血沖和,以適應冬季的嚴寒氣候,保持精神情志的穩定健康。
冬主閉藏,欲不可強
春天是動物的發情季節,而冬日則是動物的蜇藏期。中醫認為,冬季主閉藏,在性生活方面也要節制。人的腎臟主閉藏,《內經》說:“腎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保養腎精,節制性生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