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情志養生
秋季情志養生應該如何做?醫學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個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使人入睡,還可使人消沉抑郁,而陽光則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秋涼后,常常陰雨連綿,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對增多,進而引起甲狀腺、腎上腺激素受到抑制,使細胞“癱瘓懶散”,人們也容易因此而情緒低沉、多愁善感。
宋代大養生家陳直在《壽春養老新書》說:“秋時凄風慘雨,草木黃落,年高之人,身雖老弱,心亦如壯,秋時思往昔親朋,動多傷感,季秋之后,水冷草槁,多發宿患,此時人子最宜承奉晨昏,低悉舉止看詳,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老年人精神衰退,心神多消極傷感,易觸景生情,產生悲傷憂郁情緒。即所謂“秋憂則神傷”。
面對易惹愁緒的秋季,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志呢?《黃帝內經》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明確指出了秋天調神的具體原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這就是說,在秋季三個月,秋風清肅,萬物收藏,人起居調攝應與氣候相適應,才能避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
秋天精神調養的原則是神氣要收斂,思維要趨于平靜,精神不要向外張揚,以適應秋天的素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只要多一份淡泊,少一點私欲,培養健康的愛好,在秋高氣爽、陽光燦爛的時候,或賞菊、或登高而歌,就能讓心情收獲喜悅,達到養生的目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