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內經》學情志養生
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內經》涉及情志的生理病理及其運用的內容不勝枚舉,其養生學說至今仍有鮮活的生命力。在情志因素損害健康日益嚴重的今天,更有借鑒意義。
樂觀愉悅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愉快,不因物欲影響心情。如能做到“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就可保持形體和心理健康,達到百歲。現實生活中,高壽者大多性格開朗,情緒樂觀,而急躁、焦慮、憂郁等性格常是產生疾病的土壤,甚至是早夭的原因。因此,常保持樂觀心境,忌心浮氣躁是情志養生的第一要務,所謂“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非常符合中醫的養生之道。
志閑少欲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少欲、安,才能保證體內真氣正常運行,強調志不貪,心知足。“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要做到不為物欲所累,心無妄念,無論人的天賦如何,均符合養生之道。
《內經》對“欲”的認識包括物欲和性欲,并描述了放縱性欲所帶來的后果,如《素問·痿論》謂:“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指出縱欲太過可造成陽痿、遺精等生殖系統疾病。如果“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則可造成“半百而衰”。
中醫學認為性欲應以適度為原則,謂“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