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養生之注重養德
情志養生之注重養德
講究養生之道,必須注重道德修養,養生貴在養性,而養性首先即要養德。古代學者早就提出“仁者壽”的理論。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生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即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才能獲得高壽。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孫真人衛生歌》說得好:“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這是修身養性的至理。唐代名醫孫思邈不受名利之誘,獻身醫道,為大眾解除疾苦。凡病家請求出診,他從不瞻前顧后,不考慮自己的吉兇安危,也不懼怕路途遙遠艱險,無論晝夜寒暑、饑渴疲勞,都要“一心赴救”,而且從不問病患地位高低,貴賤貧富,也不念恩怨親疏,一視同仁。他不僅在工作中不辭勞苦,而且在醫學研究上孜孜不倦,在古稀之年寫下了《千金要方》,直至百歲高齡,仍然思路敏捷,老而不衰,完成了《千金翼方》,至一百零二歲去世。與此相反,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特別是那些被名利枷鎖困住手腳的人,愿意斤斤計較,常常患得患失,他們往往會未老先衰,自然難登“仁壽之域”。
唐代著名禪師石頭希遷又被稱為“石頭和尚”,九十一歲時無疾而終,謚號無際大師。希遷曾為世人開列十味奇藥:“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米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服用方法為:“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密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瘥。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以上七件,速須戒之。”
希遷的養生奇方其精要在于養德。養德“不勞主顧,不費藥金,不勞煎煮”,卻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德高者對人、對事胸襟開闊,無私坦蕩,光明磊落,故而無憂無愁,無患無求。身心處于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長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