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與中醫養生第 2 頁
彈奏指法體現了陰陽平衡 泛音如天法陽。所謂泛音,即左手觸弦如蜻蜓點水,右手同時彈出之音。其音清脆高遠,有時若隱若現,輕盈活潑,如天外之聲,有“浮云柳絮無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泛音之多,泛音應用之頻繁,也是琴的一大特點。
散音如地法陰。所謂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僅以右手彈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點是深沉渾厚,成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堅實,有“勇士赴戰場”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按音如人法陰陽平衡。所謂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時彈出之音。按音的特點是婉轉舒情,圓潤細膩,如人婉婉傾訴衷情,有“呢呢兒女語”之喻。故按音象征人。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別豐富細膩,可說是琴最具表現力之音。
琴曲結構體現了陰陽平衡 古琴曲的彈奏由泛音、散音、和按音組成、泛音一般出現在琴曲的開始或結尾,也有在琴曲中以主旋律出現,像梅花三弄、陽關三疊,散音和按音則相互配合,貫穿于整個琴曲。一般的古琴曲都有有一段自由節拍,速度徐緩的散板,琴家稱為“散起”。它的長短決定于全曲的規模和表現需要,形成全曲有機構成的一部分。
經過充分醞釀準備之后,開始展示樂曲的主要音調。這時節拍已經納入常規,曲調性也大大加強,琴家稱為“入調”。一些形象鮮明、悅耳動聽的主題音調在這一部分依次出現,經過重復、對比、變化、發展后,把音樂逐漸推向高潮。高潮的部分往往是在加快速度、展開音域和加強音色對比的情況下形成的。一些加強曲調力度的雙音,也常常用在這些地方。這一部分常常要占全曲一半以上的分量,是構成琴曲的主要部分。
高潮之后,情緒逐步平穩下來,進入琴曲的“入慢”。這時往往利用明顯的節奏對比或調性變化,把樂曲引進一個新的境界。在一些規模較大的琴曲中,有時還插入帶有結束意味的素材,或部分地再現前面的主題,或變形地重現前面的材料,稱為“復起”,使得樂曲有一波三折、欲罷不能的情趣。
經過上述一系列的發展變化,最后用泛音奏出輕盈徐緩的樂句,把全曲結束在主音上,造成余音裊裊的效果。許多琴曲的“尾聲”就是這樣構成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