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與中醫養生
古琴和中醫均起源于中華民族文化,包涵了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古琴音樂借助聲音調身、調心,中醫借助針灸、湯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其核心理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平衡身體陰陽,達到祛病強身的作用。
古琴與中醫都講天人合一
古琴和中醫蘊含共同的哲學——天人合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中包涵了人的心身,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平衡與統一,應證辨陰陽以施治的理論與實踐。“天人合一”這一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古琴也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二者息息相通。
古琴來源于自然,是古人與自然相通的一件樂器。古琴的結構即體現了天人合一,如琴身上就使用了人與自然、人與古琴合二為一的符號。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全身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在此不及一一細說,但從古琴的結構中我們確可以體會到古人在制琴過程中融入了天地六合,這種理念更貫穿到古琴的各個方面,這也是古琴居樂器之首的原因。天人合一與陰陽平衡本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理念,可分說但更當合用,下面再從古琴體現陰陽平衡方面講講它與中醫的相通。
古琴與中醫都講陰陽平衡
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對音樂的陰陽之理,我們可詮釋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
古琴構造體現了陰陽平衡 古琴的面板一般為桐木或杉木制,疏松清透有利于發聲,屬陽;底板為梓木或楠木制,用材致密有利于聲音的反射,屬陰。這樣一張古琴陰陽相合,陽在上而陰在下。古琴分琴頭和琴尾,靠近琴頭聲音清亮,屬陽,靠近琴尾聲音低沉,屬陰。古琴的上下左右都體現了陰陽相和的哲學思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