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肝病證 第四節 缺鐵性貧血第 7 頁
4.脾腎陽虛
證候:面色蒼白,口唇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夾不消化食物,發育遲緩,精神萎靡,少氣懶言,舌質淡,舌體胖,脈沉細無力。
分析:腎陽虛衰,不能蒸化水谷,脾陽不足,不能運化水谷,故見食少便溏,或夾不消化食物;氣血生化乏源故面色蒼白,口唇淡白;陽氣衰微,不能溫煦,故畏寒肢冷,少氣懶言,精神萎靡;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陽虛,故發育遲緩;舌淡體胖,脈沉細無力為脾腎陽虛之象。
治法:溫補脾腎,益氣養血。
方藥:右歸丸加減。常用藥:山茱萸、熟地、當歸、枸杞子益腎滋陰養血,肉蓯蓉、鹿角膠、肉桂溫補腎陽補養精血,山藥、焦山楂益氣健脾消食助運,亦防滋膩之品有礙脾運。畏寒肢冷加仙茅、附子以溫補脾腎;腹脹、腹瀉去熟地、當歸、肉蓯蓉,加煨木香、蒼術、白術以行氣助運;貧血重者加紫河車、阿膠以補精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